近日,于今年初關店的北京華貿中心杰尼亞、上海大丸百貨古馳的原位置均被法國奢侈品牌HECHTER接手。當下,奢侈品品牌們業(yè)績普遍下滑,門店收縮的同時更為聚焦核心商圈的存量門店升級,HECHTER品牌方也透露,現(xiàn)階段品牌會更加注重形象店和旗艦店的開設。業(yè)內人士指出,當下奢侈品行業(yè)陷入周期性困境,不少品牌都選擇了精簡規(guī)模,在此背景下,HECHTER拓展中國門店版圖可以借機搶占市場份額,但想取得長期發(fā)展,還應推出更多創(chuàng)新舉措,并在品牌的定位和產品方面不斷調整。
由HECHTER接手的華貿中心杰尼亞門店原址緊臨建國路,屬于華貿中心的黃金鋪位。2月28日,杰尼亞關閉華貿中心門店,僅一個月的時間HECHTER品牌就正式開業(yè)。無獨有偶,今年初,古馳在一天里接連關閉了上海芮歐百貨、大丸百貨兩家門店,其中大丸百貨原古馳門店位置也由HECHTER取代。
對于選擇在華貿中心開設門店的原因,HECHTER品牌方表示,從北京華貿中心本身的商圈價值來說,從長安街一路走來,商圈的品牌曝光量十分可觀,且商圈內千萬資產家庭密度居全國前列,客群屬于品牌核心客群。此外,北京是政治、經濟、文化等多維度的重中之重,一直是各重奢品牌的“兵家必爭之地”,就國內整個北方市場來說,北京是市場重心,構筑北京的商業(yè)網(wǎng)絡,對HECHTER品牌再升級必有助益。
HECHTER是Mr.Daniel Hechter于1962年在巴黎創(chuàng)立的同名品牌,2023年由DANIEL HECHTER更名為HECHTER PARIS,并宣布將加快品牌數(shù)字化轉型。目前,同創(chuàng)生活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是HECHTER的中華區(qū)總代理,公司旗下還代運營品牌紅標年輕線RED HECHTER等。
HECHTER官方數(shù)據(jù)顯示,品牌目前在中國市場有超150家專賣店,以一線、二線城市的一線商場為主。在北京現(xiàn)有門店數(shù)量為7家,其中,國貿商城店在2024年升級為HECHTER北京首家銀標尊享旗艦店。近年來,HECHTER拓店升級的步伐明顯加快,2024年末,品牌在沈陽萬象城開設了首家銀標尊享旗艦店;今年6月,還將在深圳平安金融中心開設旗艦店。
當下,奢侈品行業(yè)內關店和門店升級并存。今年3月,Bottega Veneta連關4家門店,包括成都天府機場店和北京大興機場店等;今年2月,古馳在一天內關閉了上海的兩家門店,自2023年以來,古馳在中國市場已相繼關閉了6家門店,古馳方面曾回應稱,正在頗具戰(zhàn)略意義的中國市場對店鋪進行動態(tài)調整,包括繼續(xù)完善店鋪網(wǎng)絡,持續(xù)翻新或擴建重點店鋪。
不止中國市場,戴德梁行最新數(shù)據(jù)顯示,2024年全球三大奢侈品集團在歐洲新開店數(shù)量較2023年下降20%,僅增設29家門店,其中LVMH 15家、歷峰集團11家、開云集團3家。整體而言,歐洲12國高端品牌新開店總數(shù)從2023年的107家降至83家。盡管開店步伐放緩,頂級商圈商鋪需求依然強勁,奢侈品牌偏向大面積店鋪,以打造專屬高端客戶體驗。
優(yōu)他投資UTAbrand楊大筠指出,當下奢侈品行業(yè)陷入了周期性的經濟困境,大部分的品牌都選擇了關掉盈利能力差的門店,進而壓縮規(guī)模。在此背景下,HECHTER擴大門店規(guī)模,可以借機增加營收,搶占市場份額。
時尚領域專家張培英則認為,HECHTER接手杰尼亞和古馳門店更多是出于品牌的經營策略和店面策略調整,也是出于階段性需求的布局。而奢侈品品牌們線下門店的洗牌,主要反映出品牌們更注重消費者的體驗感,也由于商業(yè)地產的紅利調整期,奢侈品品牌經營店面的成本進一步增加,因而需要控制成本,在數(shù)字化沖擊下,大部分小店布局已經不具備較強的戰(zhàn)略價值。
張培英進一步指出,HECHTER通過代理商模式進入中國,其實是高端品牌們常用的策略,尤其在前期,品牌通過本土代理商可以有更好的渠道資源,通過品牌在中國各個城市的布局,也能反映出其對于中國市場未來的信心。但想取得長期發(fā)展,還應推出更多創(chuàng)新舉措,包括營銷思路和產品的創(chuàng)新,以及適應中國消費者習慣等,這些于品牌方而言也將是很大的挑戰(zhàn),“目前品牌選擇通過店面的直接鋪設,獲得消費者更直觀的認可,屬于較為常規(guī)的操作,還應在品牌的定位和產品方面不斷調整,會更好地贏得消費者信賴”。
來源:北京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