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提醒之后,這一詐騙套路又有新變化。據北京公安“北京反詐”公眾號3月1日消息,詐騙App“銀聯會議”更換馬甲,更名變身“中銀會議”“抖音會議”,通過專用窺屏軟件盜取用戶密碼、驗證碼,進一步造成用戶資金損失。
從這類詐騙操作流程來看,騙子往往是首先冒充平臺客服,假稱用戶開通了“直播會員”或購買了保險,如不取消就會每月自動扣費。隨后通過微信、QQ等聊天軟件,發(fā)送鏈接或二維碼誘導用戶下載上述會議類App,再使用會議類App中的屏幕共享或遠程控制功能,在用戶登錄手機銀行并輸入密碼等后盜取資金。
根據警方披露的案例,65歲的徐女士遭遇了前述詐騙套路。徐女士接到了“某短視頻平臺客服”來電,被告知其在一短視頻平臺自動購買了一份保險,每個月需扣款800元。在“取消”該業(yè)務時,徐女士按照對方指示下載了“中銀會議”軟件,并通過“中銀會議”軟件與對方進行通話,一次次進行密碼操作和人臉識別。最后,直到卡內余額被全部轉出,返款卻遲遲未到賬,徐女士這才意識到被騙。
很快,相關詐騙套路便登上微博熱搜榜?!胺啦粍俜馈薄膀_子手段層出不窮啊”“前段時間家人已經被騙過一次了,遇到陌生電話千萬不要接”……不少用戶討論稱。
值得一提的是,早前“銀聯會議”App出現后,“北京反詐”公眾號便已經進行提醒指出,北京已有多人上當受騙,且受騙群體多為中老年人。隨后,中國銀聯官方也進行嚴正聲明,指出不法分子利用電信詐騙手段誘導用戶在手機上安裝該App,存在竊取敏感信息、資金被盜等安全風險?!般y聯會議”App非中國銀聯產品,請公眾謹防詐騙。
另據反詐民警介紹,徐女士下載的“中銀會議”App是最新出現的一種詐騙App,與之類似的還有“銀聯會議”“抖音會議”等,這些App都是騙子專用的窺屏軟件,因為帶著“會議”以及“銀聯”“中銀”這樣看似官方的稱謂,很具有迷惑性。
而從相關App的更名變化來看,從“銀聯”到“中行”“抖音”,利用知名品牌名義開展詐騙行為成為騙子的常用手段之一。北京市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王鵬指出,詐騙者通過冒充知名品牌,利用消費者對品牌的信任,誘導其下載惡意軟件或提供敏感信息(如銀行賬戶密碼、驗證碼等),直接導致消費者財產損失,同時還會導致相關品牌的聲譽和形象受損。
而這類行為也受到了平臺的重視。抖音相關負責人表示,這類仿冒官方詐騙的行為通常以電話、短信形式廣撒網聯系用戶進行欺詐,平臺根據日常線索和用戶舉報投訴內容,過去一年發(fā)現150個境內詐騙團伙,執(zhí)法部門據此共抓獲詐騙犯罪嫌疑人474名。持續(xù)通過發(fā)布公告、拍攝反詐視頻、站內推送提醒等多種方式,提醒用戶勿輕易向陌生賬號轉賬匯款,平臺不會以任何理由要求用戶下載第三方軟件或轉賬,不會要求用戶添加客服社交賬號等。
對于這類詐騙方式,北京警方提示,凡是接到陌生電話讓下載所謂會議軟件,并且在應用市場搜不到的,都是詐騙!
王鵬同樣提到,用戶應學會辨別官方應用與非官方應用,不輕易下載來源不明的App。對于聲稱與知名品牌合作的應用,應通過官方渠道進行驗證。對于聲稱是平臺客服或官方人員通過微信、QQ等私人聊天軟件聯系的情況,應保持高度警惕。正規(guī)平臺通常不會通過私人聊天軟件進行敏感操作或要求提供個人信息。
(來源:北京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