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瓜戀秋。深秋時節(jié),菜園里的辣椒稀了,黃瓜下架了,西紅柿塌秧了,唯有絲瓜迎著蕭瑟的寒風(fēng)傲然挺立,奮力向更高處攀爬,在那些不起眼的角落綻放出一片綠意。
在鄉(xiāng)下,絲瓜是一種很常見的蔬菜,一則它易種易活,生命力極強。小路旁,院墻邊,屋檐下,都是它縱情滋長的舞臺;二則絲瓜屬葫蘆科植物,有福祿之意,且諧音“思掛”,寓為思念和牽掛。由是,在小村里,很多家庭都擁有一墻絲瓜。夏秋季節(jié),徜徉于村間,總會被那一墻墻絲瓜吸引了視線。絲瓜本是種在自家的墻根的,長著長著就越過了墻頭,翻到了墻外。絲瓜的生命力特別強大,自帶蓬勃之氣,并且無需剪枝打理,沐著雨,乘著風(fēng),就能長出繁密的綠葉,結(jié)出累累的果實。
絲瓜原產(chǎn)自印度,唐末宋初才傳入我國,逐漸成為國人常吃的蔬菜之一。李時珍在《本草綱目》記載:“絲瓜,唐宋以前無聞,今南北皆有之,以為常蔬?!苯z瓜的花期較長,從春末夏初開始,不停地開花、掛果,絲瓜便不斷地被端上餐桌,一直無私奉獻到深秋,直至冬前冰霜滿地,絲瓜才依依不舍地慢慢老去。
我第一次種絲瓜是在上世紀(jì)九十年代。那時候歷經(jīng)幾年的租房歲月,終于分到了兩間帶院的小屋。房子和院落不大,但總算有了自己的空間。當(dāng)年搬家時正值春夏之交,看著滿院的荒蕪和鄰居溢出院外的蔥蘢,從小在農(nóng)村長大的我,忽然萌生了種點什么的沖動。恰逢此時,好心的鄰居給我送來了絲瓜和扁豆的種子。于是,說干就干,在一個周末的清晨,我在小院東墻邊精心選了一塊能見到陽光的區(qū)域,撬去了兩塊地磚,松土,澆水,留好間距,小心翼翼地種下了一棵絲瓜和一棵扁豆。
種完后,單位安排出差,這事也就放在了腦后。可令人驚奇的是,出差回來的第二天清晨,在那片一磚寬的土地上,竟然探出了一個嫩綠的小腦袋,頭上還頂著瓜籽的皮殼,好似新出生的嬰兒一般,這當(dāng)然讓我喜出望外。于是每天下班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看看那可愛的小苗,全然忽略了一起發(fā)芽生長的那棵扁豆。絲瓜苗好像不喜歡窩在地上,總是翹著頭,而且每生出一片綠葉之前,首先要長出一根嫩須。嫩須好似開路的精靈,看到哪里有陽光,它就會扒著墻根磚縫伸向那里,然后,它的藤葉就順著絲蔓一節(jié)一節(jié)地往上爬。天氣漸暖,全國學(xué)濟南交警、學(xué)工行的熱潮也在小城支行興起,為參加單位的文明服務(wù)禮儀演練和比賽,每天早出晚歸的,由此也疏忽了對它的關(guān)注和管理。好在這絲瓜天生獨立潑辣,也不招蟲,十幾天的工夫,竟乖巧地爬上了事先給它搭好的瓜架,進而爬滿了院墻的墻頭,全然不像同時種下的那棵扁豆,蚜蟲滿頭。這時節(jié)整個院墻都被綠色包裹著,院子里更是綠意蔥蘢。
忽然有一天,它的葉間有鵝黃的花兒開放,一開始是一兩朵,漸漸地開滿了整個瓜架、院落。嫩黃的花兒在陽光照耀下,泛著清新的香味,點綴在綠色的海洋中。花蕊中時不時有幾只蜂兒蝶兒在嬉戲,既采了花粉,又讓絲瓜授了粉。或許是絲瓜根臨近下水道,它的根須借了下水道天然養(yǎng)分的緣故,這棵絲瓜長得郁郁蔥蔥,結(jié)的瓜也是又長又密,每次就能采摘好幾條。
絲瓜性清涼、味甘,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通經(jīng)絡(luò)、行血脈、美容、抗癌等功效。為夏令佳蔬,可湯可菜,葷素兩宜。如絲瓜蛋花湯,明黃嫩綠相映,悅目開胃。配木耳清炒,黑木耳香脆,絲瓜咸鮮適口,營養(yǎng)也更豐富。采摘的多了,便經(jīng)常拿它送人,博得了鄰居們贊聲一片,這絲瓜咋長得這么長,這么好!
黃花褪束綠身長,白結(jié)絲包困曉霜。立秋過后,秋雨淅瀝,好多蔬菜隨季節(jié)變化開始疏落了,但爬滿藤葉的架子上,絲瓜花依舊悄然綻放。即使經(jīng)霜沐雪,葉子枯萎,但裸露的瓜秧仍然纏繞,黃綠的絲瓜傲然掛在藤上,像一幅畫,秋意滿紙。那是未來的種子,也是清碗洗碟的好材料。
我喜歡絲瓜,不僅僅因為它是舌尖上的一道美食,更在于它不論貧瘠,不擇地勢,只需一抔土、一縷陽光,便攀緣而上、頑強不息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