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11月以來,在多重因素的影響下,銀行理財產品的費率密集下調,眾多銀行理財子公司紛紛加入降費行列,吸引了大量投資者的關注。同時,隨著股市的回暖,權益類理財產品的配置價值日益顯現,促使銀行理財公司加速布局這類產品。
11月,多家銀行理財公司密集宣布對旗下產品實行階段性費率優(yōu)惠,涵蓋固定管理費、銷售服務費等。例如,民生理財宣布對“富竹固收安心封閉68號”理財產品進行費率優(yōu)惠,11月19日連發(fā)12條費率優(yōu)惠公告,主要涉及對部分產品固定管理費率、銷售費、托管費的階段性調整,費率最低下調至0.01%。
中銀理財近期也密集降費。據不完全統(tǒng)計,11月以來,中銀理財已陸續(xù)發(fā)布47條理財產品費率優(yōu)惠公告,其中,還包括對部分前期已下調過費率的產品進行二次降費。
光大理財19日宣布,自11月21日(含)起,將“陽光碧樂活100號”理財產品R類份額的銷售服務費由產品說明書約定的年化0.2%降至0。
業(yè)內人士認為,銀行理財降費,主要是由于市場競爭加劇、存款利率下調及投資者對理財產品的費率敏感度提高所致。在短期內,費率下調能夠吸引更多的投資者參與,增加產品的銷售量和資金規(guī)模,提升市場占有率,也有助于理財子公司擴大客戶基礎,提高品牌知名度。隨著利率的下行,現金類、固收類理財產品的收益壓力不斷增大,通過降低費率,可以一定程度上緩解投資者情緒。
專家同時指出,降費措施只是階段性的,從長期來看,如果過度依賴費率優(yōu)惠來吸引客戶,可能會影響銀行理財子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可持續(xù)發(fā)展能力。銀行理財子公司需要不斷提升自身的投研能力和管理水平,通過提供優(yōu)質的產品和服務來贏得客戶的信任和支持,良好的業(yè)績表現才是增加客戶忠誠度的關鍵。
總之,銀行理財產品費率密集下調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對投資者、銀行理財子公司和理財市場都產生了重要的影響。費率高低不應作為投資者選擇理財產品的關鍵因素,投資者應基于自身的風險偏好、流動性需求、投資能力等因素進行資產配置,在資產配置中選擇適合自己的理財產品。
(來源: 北方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