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特產是什么——港卡。
社交媒體上的這一則調侃正是現實情況的生動反映。今年以來,內地居民赴港開戶熱度持續(xù)未減,恒生銀行中報提到,上半年內地客戶的新開戶數據按年增加166%,而該行去年非香港居民新開賬戶猛增了342%;南向理財通規(guī)??焖亠j升,僅僅在3月至6月,就有超過530億元資金通過跨境理財通渠道南下投資,是去年同期的26倍有余。
赴港買保險的傳統(tǒng)仍然持續(xù),而伴隨著“優(yōu)才”、“高才”們紛紛當起保險代理人,香港保險市場明顯“卷了起來”,同時客戶關注的重心逐漸從2019年以前的重疾險,轉向儲蓄型保險。
當內地資金涌向香港,“能不能保本”仍然是投資者最關心的議題。
降息在望,開戶仍然排長龍
8月29日上午8點50分,家住深圳的陳小姐來到位于香港九龍?zhí)恋闹秀y香港又一城分行取號開戶,此時她已經排位15號。
之所以沒有提前預約,是因為“預約已經滿了”。陳小姐說,“原以為9月美元降息預期基本確定,來開戶的人應該會少一些,但似乎并非如此。”
而在遠離香港城市中心的元朗區(qū),中銀香港元朗青山道分行內的開戶客戶同樣已經排起長隊,該行的個人銀行經理告訴鈦媒體App,該分行設置了4位同事專門負責開戶事項,“幾乎每位同事都連軸轉,各自每天需要完成大約10位客戶的開戶審核,8月以來美元降息預期明確,香港各家銀行的利率也在走低,但從2023年以來至今,每日開戶人數變動不大。”
而在一街之隔的匯豐銀行元朗分行,該行的大堂引導臺幾乎已經成為“開戶臺”,兩位客戶經理流水線式的親自為客戶操作手機開戶——除了不時需要客戶設置密碼。該行的客戶經理表示,“大約一天要完成60多位開戶?!?/p>
開戶熱潮在業(yè)績中也得以體現。
恒生銀行中報提到,上半年,內地客戶的新開戶數據按年增加166%,而該行去年非居民新開賬戶猛增了342%。
匯豐銀行則在中報中提到,匯豐香港2024 年上半年新增銀行客戶 345000 名,較 2023 年上半年增長 77%。今年一季度,匯豐新增13萬名對私客戶,其中60%為非香港居民,匯豐官方稱,其中“很大一部分”來自內地。
中銀香港也不遑多讓,2023年,中銀香港新增20萬跨境客戶,按年增加近4倍,與2019年相比增加近1.3倍。中銀香港有關人士透露,今年首5個月內地居港客戶新開立賬戶數目按年上升近三成。
東亞銀行聯(lián)席行政總裁李民橋表示,該行跨境業(yè)務在今年首季發(fā)展迅速,首季顯卓私人理財客戶數目同比增長3成,內地跨境客戶數目同比增長近5成,帶動相關客戶資產規(guī)模同比增長超過6成。
一些銀行的開戶難度在升級。比如,花旗銀行自去年11月便規(guī)定,非港客戶開戶門檻從1萬港元提高到150萬港元。招商銀行香港分行,將香港一卡通賬戶的開戶門檻提高了100倍至800萬港幣。
而匯豐銀行和中銀香港的客戶經理則向鈦媒體App表示,該行的開戶難度事實上在降低,目前兩家銀行的開戶資金只需要象征性的100港幣和1000港幣,認證材料的審核標準也在降低。比如在筆者的開戶過程中,匯豐銀行并不需要提交地址證明文件。
幾家銀行的客戶經理均表示,內地客戶主要關注定期存款以鎖定較高的利率。
這主要由于兩地利率水位存在明顯差距。在過去一年多里,港元市場由于與美元掛鉤而一直保持高息狀態(tài);與此同時,內地的存款利率持續(xù)下降,年利率達到3%以上的大額存單和定期存款幾乎消失。
融360數字科技研究院監(jiān)測的內地銀行整存整取存款平均利率最新數據顯示,2024年7月,銀行整存整取存款三個月期平均利率為1.481%,六個月1.689%,一年期1.817%,兩年期1.94%,三年期2.339%,五年期2.295%。
大額存單的利率也在一路走低,年利率3%以上的定期存款近乎絕跡。2024年7月,發(fā)行的大額存單三個月期平均利率為1.663%,六個月期1.87%,一年期2.01%,兩年期2.187%,三年期2.576%,五年期2.478%。
不過,隨著美元降息預期強化,香港銀行也已經跟隨降息。
8月26日,香港多家銀行宣布調整港元定期存款利率。大新銀行官網信息顯示,3個月港元高息定期存款利率已降至3.4%。中銀香港官網亦于8月22日發(fā)布公告,3個月港元新資金特優(yōu)定期存款年利率同樣為3.4%。
一位原本打算近期赴港開戶的某互聯(lián)網公司員工則向鈦媒體App表示,內地存款利率一跌再跌,讓她也一度考慮美元存款,但是最近的匯率風險較大,糾結過后還是選擇去搶購某互聯(lián)網銀行的年化利率2.99%的大額存單,“不一定比現在5%的美元存款差。”
“南向通”一度連續(xù)4個月飆漲,絕大部分是定存
跨境理財通是內地資金赴港的新途徑。
2021年10月,跨境理財通正式開啟,當時僅限于為大灣區(qū)9個城市的居民或當地納稅或社保滿五年的人提供服務。
今年2月,跨境理財通政策升級,降低了參與門檻、提高了個人投資者額度。將參與“南向通”業(yè)務的內地投資者需要連續(xù)繳納社?;騻€人所得稅“滿5年”的要求降低到只需要“滿2年”,同時,增加“近3年本人年均收入不低于40萬元”作為家庭金融資產準入的可選條件。個人投資額度也從100萬提高到了300萬人民幣——相比之下,跨境理財通的投資額度要明顯高于每年每人5萬美元的換匯限額。
內地居民通過“南向通”,可以在香港合作銀行的“貨架”上挑選理財產品——包括基金、債券、人民幣、港元及外幣存款等。需要注意的是,該產品盡管資金可以投向香港市場,但最終必須回流至投資者在內地的銀行賬戶,因此不算真正意義上的資金出境。
今年以來, 通過“南向通”赴港投資的資金經歷了一輪暴漲。人行廣東分行的數據顯示,今年1至6月,南向通跨境匯劃金額分別為9.89億元、14.83億元、131.06億元、223.35億元、83.38億元和94.81億元。僅僅在3月至6月,就有超過530億元資金通過跨境理財通渠道南下投資,是去年同期的26倍有余。
彼時,多家銀行為了吸引新客,開出了利率高至6%的人民幣定存,而美元定存甚至開出了10%的利率。
業(yè)內人士普遍認為,南下資金大部分投向了存款,據人民銀行廣東省分行披露的數據,截至2024年3月末,南向通內地個人投資者持有港澳投資產品市值余額為162.4億元,包含投資基金2.24億元、債券0.25億元、存款159.91億元,其中存款占比98.47%。
截至目前,官方尚未更新具體的產品持倉情況數據。
高才涌入港險圈,內資青睞儲蓄險
作為內地資金涌向香港的另一大傳統(tǒng)渠道,來自內地的錢潮與人潮在同時涌入保險業(yè)。
2023年,內地訪客的新造保單保費飆升至589.72億港元,同比增長2754.4%,約占總額的32.6%,僅次于2016年。今年以來,在去年高基數的情況下,內地居民赴香港投保的需求依然旺盛。香港保監(jiān)會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香港保險市場源自內地訪客的新造保單保費為156億港元,同比上升62.6%,占個人業(yè)務總新造保單保費24%,較2023年一季度的96.13億港元增長62.6%。
友邦保險中報顯示,2024年上半年錄得的新業(yè)務價值8.58億美元,上升26%。其中,中國內地訪客帶來的新業(yè)務價值分別增長24%。
人才也在涌入,2023年,香港政府調整人才引進政策,大量內地人才涌入。香港入境處披露的數據顯示,2023年收到超過22.4萬宗各項《人才入境計劃申請》,約13.5萬宗獲準來港,同比2022年獲批上升255%。今年上半年,通過“高才通”“優(yōu)才計劃”“輸入內地人才計劃”等人才入境計劃抵港的人士共有4萬人,他們同時帶來了4.3萬名配偶、子女等受養(yǎng)人。
港府2月公布的調查結果顯示,政府地曾在2023年11月訪問約5000名抵港逾6個月的“高才通”簽證申請人及其家屬,調查發(fā)現僅有54%的人士在港成功就業(yè),而金融是最主要行業(yè)之一。
一位香港保險代理人向鈦媒體App表示,已經有大量“優(yōu)才”、“高才”加入了保險行業(yè),甚至有的團隊全員都是“優(yōu)才”、“高才”。據其介紹,這一波進入香港保險市場的內地人才呈現出兩極分化的態(tài)勢,“優(yōu)秀者憑借優(yōu)質的人脈和資源、豐富的職場經驗、極強的執(zhí)行力,出成績特別快;但也有部分人只是獲得身份之后,亟需要找一份工作來幫助未來續(xù)簽,保險只是一個跳板?!?/p>
另一位代理人則提到,伴隨著“優(yōu)才”、“高才”們的涌入,香港保險市場明顯“卷了起來”,“最近已經有客戶直接來問‘能提供多少返傭’,這在以往是非常少見的?!?/p>
在產品類型選擇上,2023年內地訪客保單中,儲蓄型保險占比60%,保障型保險占比40%,而此前兩者的比例分別為40%和60%。
多位香港保險代理人也表示,客戶關注的重心已經逐漸從2019年以前的重疾險,轉向儲蓄型保險,“客戶并不太在意收益率究竟是7%還是5%,最關心的是能不能保本?!?/p>
(來源: 鈦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