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駕駛應警惕過度宣傳

2024-05-08 11:32:02 作者:王慶峰

20240508091839079-66-80aee.png

近日,有博主發(fā)布一段視頻:駕駛員離開駕駛座,讓一輛新能源汽車在“無人駕駛”狀態(tài)下自動行駛,且副駕駛有一名未系安全帶的兒童,再次引起網友對自動駕駛的關注。

之所以說“再次”,是因為該事件并非孤例。近段時間,類似現象接二連三地發(fā)生:有駕駛員將飲料瓶別在方向盤上,繞過輔助駕駛系統(tǒng)的監(jiān)測;有駕駛員把車輛前擋風玻璃上的遮陽擋打開,讓車輛在高速公路上盲開……這些不負責任的行為,不僅對自身及其他交通參與者的安全構成威脅,也凸顯了不少人對自動駕駛還存在認識誤區(qū),亟待辨析和澄清。

自動駕駛是指在沒有人為操縱的情況下,通過電腦系統(tǒng)實現完整、安全、有效駕駛的一項前沿技術。根據人在駕駛中的參與程度,自動駕駛劃分為0—5級,其中L0級需要駕駛者全程掌控;L1—L3級,駕駛員是主導者,需要做好隨時接手的準備;L4級以上無需人工干預。

多年來,自動駕駛已經成為全球科技界、產業(yè)界競相角逐的新賽道,但截至目前,市面上的自動駕駛也僅僅停留在L2+階段,而且,邁向下一個階段的難度也超乎想象——比如,蘋果公司多年前就有開發(fā)完全自動駕駛的雄心壯志,但屢屢受挫之后,不得不將重點轉向更具實際應用價值的L2+級別技術,直到不久前宣布取消造車,變相折射了技術躍遷之難。

一句話,目前市面上多數車企宣稱的智能駕駛,僅僅是以駕駛員為主導的輔助駕駛,離車主完全解放雙手還有很長距離。結論如此明晰,但仍有許多網友變著法子鼓吹“智駕”,甚至不惜以身試“駕”,表明他們對自動駕駛技術分級沒有清晰認知,對存在的問題和風險預估不足。這既有自身原因,同時也有不少車企過度宣傳營銷,造成了誤導。

比如,現在眾多車企都以“智駕”為賣點,動不動“遙遙領先”,宣稱“智駕天花板”,甚至“全球都能開”,但未將自動駕駛的適用范圍(如AEB工作時速范圍)明確告知車主;有的智能駕駛系統(tǒng)還存在種種問題,有小概率會突然不工作、退出,但在一些銷售口中就變成了不需要駕駛員干涉的自動駕駛;還有車企負責人甚至公開抱怨“法規(guī)滯后技術發(fā)展”,鼓吹方向盤離手檢測該取消……這都極大地誤導了消費者,也造成了不少悲劇。

毫無疑問,自動駕駛已經成為汽車行業(yè)的重要發(fā)展方向,但無論技術如何發(fā)展,安全才是第一位的。目前,多地已經明確規(guī)定,車企應明確告知車輛功能及性能限制、駕駛員職責、人機交互設備指示信息、功能激活及退出方法和條件等信息,多數車企也都在使用手冊上標注了“駕駛員需保持對車輛周圍環(huán)境觀察”,但這還遠遠不夠,相關車企應該在宣傳上更加嚴謹規(guī)范,對用戶進行自動駕駛分級教育,明確相關必要操作及注意事項等。

總而言之,既要在產品宣傳上規(guī)范車企,也要在安全性教育上給車主敲響警鐘,才能讓人們更好地享受新技術帶來的安全與便利。

(來源:南方日報)

責任編輯:陳平

掃一掃分享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