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新能源汽車保價說開去

2024-03-15 10:22:10 作者:默達

20240315082025428-57-a4127.jpg

新能源汽車價格戰(zhàn)逐漸白熱化,有消費者叫好,但也有人擔憂。日前,部分消費者投訴稱,長城汽車推諉兌現(xiàn)購車時的保價承諾,一時引發(fā)廣泛關注。

保價服務是商家為消費者提供的一種價格保障?!氨r”一詞最初多被用于快遞行業(yè),隨著“雙11”等興起,各大平臺競爭日益激烈,保價也就成為了消除消費顧慮、提高消費意愿的重要手段。描述雖然很美好,但到了索賠階段,不少消費者卻發(fā)現(xiàn)并非想象中那般容易。

其中最大的阻力在于“隱藏規(guī)則”。多數(shù)消費者從字面意思來理解商家的保價服務,但很多宣傳卻在詳細條款中埋下伏筆:“店鋪和平臺優(yōu)惠券、限時活動以及贈品等均不在保價范圍內(nèi)?!边@一規(guī)則看似有道理,但也衍生出了不少套路。如2022年就有媒體報道商家調價時會將原本免費的贈品標為一百多元、兩百多元,由于默認是“捆綁購買”,保價的額度就被虛高的贈品價格沖抵了,更有甚者直接下架原商品,另開鏈接。

其次則是保價政策的對象和責任方模糊。以長城汽車保價事件為例,梳理事件時間軸,從高管“辟謠”降價款為個別運損車,到部分地區(qū)降價被告知是“經(jīng)銷商活動”,再到大范圍降價時咬定“官方指導價不變”,頗有步步試探消費者底線之意。4S店認為無論降價保價都是主機廠行為,廠商則將責任推給經(jīng)銷商。來回推諉之間受傷的是消費者,理應有一個合理明確的解釋。

一家廠商的“保價難”問題,折射出的是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留下的待解難題。我國新能源汽車更新?lián)Q代較快,“跌價”難以避免。這更像是一柄雙刃劍——越是更新快,消費者之間的分化就越鮮明,有人傾向于“早買早享受,晚買享折扣”,也有人擔心“高位買入,資產(chǎn)縮水”。但市場競爭不是“過家家”,既然作出了承諾,吃到了銷量紅利,車企理應提前預估并自覺承擔其中的風險,否則難免面臨消費者“用腳投票”的尷尬處境。

常出現(xiàn)在小家電和數(shù)碼產(chǎn)品中的保價服務如今蔓延到新能源汽車賽道,同樣反映出另一個深遠的問題——步入新能源時代,汽車究竟是“快消品”還是“耐用品”?應該如何更好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企業(yè)亟須找準市場定位。

而真正解決更廣泛的“保價難”問題,不能只靠商家自覺。目前我國尚無對商品保價的專門規(guī)定,針對商家偷換概念、利用規(guī)則漏洞等行為,往往引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二十條中經(jīng)營者需提供商品真實全面信息的說法予以駁斥,或是依靠合同進行約束。各地消費者協(xié)會連續(xù)多年就保價條款在各大消費節(jié)點提醒消費者慎重對待商家的保價承諾,但這并非根治之法。明確保價規(guī)則及其范圍,嚴肅其中的經(jīng)營者責任,才能讓這一模式真正為市場所認可。

(來源:南方日報)

責任編輯:陳平

掃一掃分享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