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擬拜年能治愈“過年焦慮”嗎

2024-02-07 11:03:11 作者:胡宇齊

20240207091503733-86-49c0b.jpg

春節(jié)將近,輿論場上“期待回家”與“近鄉(xiāng)情怯”的情緒夾雜,其中七大姑八大姨的“靈魂拷問”被不少年輕人列為“社交修羅場”。當此之時,一款名為《決戰(zhàn)拜年之巔》的網(wǎng)頁小游戲走紅,玩家可向AI親戚拜年,提前深度感受各種盤問場景。游戲上線一周,用戶數(shù)已超百萬。

催婚、考試、問學歷、探收入……游戲雖小,卻把年輕人遭遇的“親切問候”模擬得相當逼真。聊天過程中,玩家可與每位AI親戚進行8輪對話,后者的情緒值會根據(jù)玩家表現(xiàn)變化。團隊成員表示,“這款游戲的整個主題,也是希望大家能夠自由地表達。”面對夠真實又純虛擬的游戲情境,天南地北的玩家,確實也足夠放飛自我、見招拆招,呈現(xiàn)出叛逆小孩、故事大王、溫暖治愈等對談風格,還有以毒攻毒、以癲治癲等招式,懟得AI親戚一度宕機。

無論是正經(jīng)模擬演練,或是反向調侃宣泄,這款小游戲主打提供情緒價值。每逢年節(jié),親歷或濃或淡的“過年焦慮”、或多或少的親戚盤問,許多年輕人莫不一早收藏好對戰(zhàn)攻略、自救指南。如今獨自在外的年輕人,無論求學還是打拼,早就習慣了“我的生活我做主”“我的選擇我買單”,默默為自己的生活努力。而回到家鄉(xiāng)故土,面對父母的“檢閱”,親戚的“問候”,瞬間從甲方變成了乙方。加之家鄉(xiāng)與異地、年輕人與老一輩的所處環(huán)境本不相同,也由此生長出不一樣的生活方式、處事態(tài)度,過年又是鄉(xiāng)土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觀念集中碰撞的時間,噓寒問暖也難免產(chǎn)生摩擦。

“從最初的只想惡搞,到后來真的理解親戚們的話,真的有被治愈到!”游戲玩后感,其中有真意。盡管有些對話可能不那么讓人舒適,但其中涌動的仍主要是溫暖的親情與鄉(xiāng)情。家鄉(xiāng)的親朋舊友,可能是不如城市的同事朋友更講究分寸、恪守邊界,也因距離太遠、相聚過少顯得有些生疏,但那些看起來可能有些刻意的相聚閑談,帶著的都是親情溫暖。難得的歡聚時刻,與其因細節(jié)產(chǎn)生內(nèi)耗,倒不如先與自己和解。

游戲可以隨意玩玩,但生活還得認真繼續(xù)?!斑^年社交考試”從來沒有標準答案,或許親戚長輩們對年輕人少些提問、多些包容,年輕人對親戚長輩們的關心多些理解和耐心,對雙方而言都是“更優(yōu)解”。誠如這款游戲通關之后的文字,“再怎么刀子嘴,也要回家”。放下顧慮,踏踏實實,回到我們成長的地方,讓家的溫暖犒勞這一年的辛苦,也撫慰父母親朋這一年的想念,開開心心過個好年吧!

(來源:北京日報)

責任編輯:陳平

掃一掃分享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