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在沖擊與變革中走過2023

2023-12-28 16:37:38 作者:青 木 倪 浩 潘曉彤 莫 然 甄 翔 柳 直 孫 鵬 韓 雯

“2023年注定被載入史冊,這一年既有遺憾、悲劇和災難,也有成功、勝利和機遇?!彪S著2024年的腳步越來越近,很多國際媒體開始著手盤點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這不同尋常的一年。一些報道稱,雖然國際社會慢慢走出新冠疫情的陰影,但自然災害和政治動蕩繼續(xù)深刻影響著世界。2023年,地區(qū)安全局勢復雜多變,全球經濟復蘇乏力,俄羅斯和烏克蘭之間曠日持久的戰(zhàn)爭、以色列與哈馬斯之間驟然升級的沖突等地緣政治對抗進一步加劇世界經濟下挫勢頭。一些重要經濟體內部政治極化、社會民粹化與變亂交織的國際形勢疊加,不斷沖擊著世界格局。2023年還是有記錄以來人類歷史上最熱的一年,多國出現的極端天氣令人擔憂氣候危機將席卷世界。與此同時,人們仍在追求變革。ChatGPT的橫空出世,標志著人工智能(AI)技術迎來新的突破。沙特伊朗達成歷史性協議,促使中東地區(qū)掀起“和解潮”。區(qū)域經濟一體化令許多人擺脫了貧困。德國《世界報》等媒體評論稱,2023年雖然出現了許多危機,但“我們依然生活在歷史上最好的世界”。

今年的焦點之一是“戰(zhàn)爭”

“這項工作已經完成?!苯袢斩砹_斯電視臺26日引述俄羅斯防長紹伊古當天在工作成果總結電話會議上的話稱,俄羅斯2023年的主要目標之一是“挫敗烏克蘭武裝部隊的反攻”。他說,俄軍正在逐步實現自己宣布的目標,不斷占據更有利的位置,擴大控制區(qū)。

2023年,俄烏沖突繼續(xù)延宕。正如紹伊古所說,今年俄烏戰(zhàn)場的焦點之一是烏克蘭反攻。巴西主流媒體“UOL”新聞網站報道稱,6月初,基輔發(fā)動西方盟國期待已久的反攻,試圖收復被莫斯科占領的地區(qū),但遭到俄羅斯堅固防御。盡管西方提供了數百億美元的軍事援助,烏克蘭軍隊僅收復了南部和東部的幾個城市。11月,烏軍總司令扎盧日內承認,反攻沒有取得預期成效。

在這一背景下,美歐及烏內部對于俄烏戰(zhàn)事前景出現各種分歧。而新一輪巴以沖突的爆發(fā)迅速吸引了西方國家的戰(zhàn)略關注和戰(zhàn)略資源。10月7日,哈馬斯自加沙地帶突襲以色列境內目標,以方稱約240名以色列和外國公民被哈馬斯、杰哈德等組織挾持到加沙地帶。數據顯示,自本輪巴以沖突爆發(fā)以來,已有超2萬名巴勒斯坦人死亡。人道主義危機在加沙地帶蔓延,緊張局勢加劇沖突外溢風險。

2023年是沖突的高發(fā)之年,除上述引人關注的兩大沖突外,世界多地發(fā)生武裝沖突或政變。4月,蘇丹武裝部隊與快速支援部隊在首都喀土穆等地爆發(fā)沖突,隨后蔓延至蘇丹其他地區(qū)。7月,尼日爾發(fā)生政變,政變軍人推翻并扣押了被認為是法國“親密盟友”的尼總統巴祖姆。9月,阿塞拜疆國防部宣布,為恢復憲法秩序在納卡地區(qū)發(fā)起局部反恐活動。

德國《薩爾布呂肯日報》26日報道認為,今年世界的焦點之一是“戰(zhàn)爭”。據俄塔社報道,英國國際戰(zhàn)略研究所(IISS))本月早些時候公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全球至少發(fā)生了183起地區(qū)沖突,這是30年來的最高水平。與2022年相比,死亡人數增加14%,暴力事件增加28%。沖突的起因包括國內恐怖主義、領土爭端等。IISS認為,無法解決地區(qū)沖突是當今地緣政治環(huán)境的主要特征之一。

變亂與亮點交織

不斷發(fā)生的地緣政治沖突導致能源危機、糧食危機加劇。美聯儲處于40年來最激進加息周期中,溢出效應讓全球陷入金融動蕩,美歐相繼發(fā)生銀行危機。硅谷銀行的破產成為全球銀行業(yè)的標志性事件。地緣政治局勢持續(xù)緊張為經濟發(fā)展設置了重重障礙。2023年,貿易保護主義盛行,全球貿易增速下滑,產業(yè)鏈、供應鏈的安全暢通繼續(xù)遭受沖擊。

盡管如此,全球主要經濟體的高通脹在2023年年末得到初步控制,避免了出現深度衰退的風險。中國經濟延續(xù)回升向好態(tài)勢,成為推動世界經濟增長關鍵力量。另外,全球科技創(chuàng)新繼續(xù)發(fā)展,以ChatGPT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應用橫空出世,推動社會進一步發(fā)展,為2023年增加一大亮點。AI的崛起,推動了許多行業(yè)的變革,同時也帶來許多挑戰(zhàn)。

俄新社稱,在經濟之外,國際安全和軍控領域也發(fā)生了變化:芬蘭加入北約;俄羅斯撤銷對《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的批準,并在白俄羅斯部署了戰(zhàn)術核武器。

俄羅斯國際事務理事會網站26日引述俄專家的話稱,韓國、日本和美國2023年在戴維營舉行了三方峰會。有分析稱,雖然美國聲稱目標不是打造“亞太版北約”,但三國間“雙邊”同盟向“一體化”同盟的機制化演進,可能引發(fā)陣營對抗的危險。這不能不引起該地區(qū)其他國家的警惕。該網站還稱,由于美國對中俄采取遏制政策,其他國家開始意識到,國際經濟體系、金融體系和貿易體系都是美國對國家利益施壓的工具。這些風險加劇了全球多數國家的擔憂。許多國家開始逐漸減少使用美元、購買美國政府債券以及與美國的密切合作。

此外,巴西“時代”新聞網報道稱,政壇老將盧拉于1月1日重新掌權,并承諾讓“巴西回歸國際舞臺”,但“回歸”的任務卻是艱巨的。這個南美洲最大的國家在經歷了4年的制度危機和環(huán)境政策挫折后,在1月8日經歷了一場政治動蕩。而53歲的米萊于11月19日以壓倒性優(yōu)勢擊敗中間派庇隆主義者馬薩,并于12月10日就任阿根廷總統,讓這個國家面臨新的變革。

“我們的明天會更加美好”

德新社26日稱,在尋找形容2023年的詞語時,浮現在眼前的是“極端天氣”。2023年的氣候變化可能比以往任何時期都更加引人矚目。每個月,世界各地都會發(fā)生幾次極端天氣事件。比如1月的美國積雪和颶風;2月的新西蘭熱帶風暴;5月的加拿大森林火災、南亞颶風、意大利洪水;9月的希臘、紐約降雨量創(chuàng)紀錄等。報道還稱,歐洲多地遭受了高溫、森林火災、風暴和洪水的襲擊。根據歐盟氣候變化服務機構的預測,2023年是自19世紀中葉有記錄以來全球最溫暖的一年。此外,2月6日凌晨,土耳其南部靠近敘利亞邊境地區(qū)發(fā)生7.8級強震,導致土敘兩國5萬多人死亡。

德國電視一臺27日稱,就氣候而言,2023年帶來了很多災難性消息。但在所有負面信息中,很容易忽視有關氣候的微小積極進展。比如,12月,近200個國家的代表聚集在于阿拉伯聯合酋長國舉辦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八次締約方大會(COP28)上,通過了一項旨在呼吁摒棄化石燃料的協議。世界正在研究更多遏制和消除溫室氣體排放的措施等。

“世界不全是壞事”,德國《時代周報》27日稱,2023年即將結束,這一年有很多壞消息,也有好消息。德國《世界報》26日則提到,人們曾經談論“第三世界”,現在它被稱為“全球南方”。由于技術、醫(yī)療和經濟進步,全球化使數十億人擺脫了貧困。越來越多的人過著安全、富裕和長壽的生活?!拔覀兊拿魈鞎用篮?!”

俄羅斯BFM網27日引述俄羅斯社會輿論基金會公布的民調稱,49%的俄羅斯人認為,2024年會比2023年好,在持積極態(tài)度的俄羅斯人中,14%的人預計2024年收入將增加。

(來源:環(huán)球時報)

責任編輯:張茜楠

掃一掃分享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