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當被收割的“優(yōu)質韭菜”

2023-12-26 10:41:13 作者:練洪洋

20231226093806581-49-e8990.jpg

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的普及,保健品“坑”人事件開始頻頻出現(xiàn)在線上。隨著老年人上網(wǎng)群體日漸增多,原先常在線下針對老年人售賣“靈丹妙藥”的人,開始盯上直播間里的老年人。(12月25日《新京報》)

哪里有老年人,哪里就有“收割機”。大家還記得當年那款在電視上大做廣告、堪稱包醫(yī)百病的藥酒嗎?它是電視時代的“銀發(fā)收割機”。如今,一些老年人不太愛看電視,改玩智能手機了,一眾“收割能手”也跟著上網(wǎng),在直播間對長者大肆忽悠。

“鐮刀們”最愛的“韭菜”,要么是貪財者、好色者,要么就是惜命者。不幸的是,許多老年人屬于后者。對健康關注度極高、對主播忠誠度極高、對外界防備心極低,兩“高”一“低”外加兩“閑”——閑人、閑錢,讓老年人成為騙子眼中的“優(yōu)質韭菜”。有騙子直言,老年人比魚肉還容易“宰割”,聞之心塞。

中式養(yǎng)老傳統(tǒng)秉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那些利用網(wǎng)絡直播“花樣收割老人”者,不知他們如何“老吾老”,但這樣“及人之老”簡直壞透了,為公序良俗所不容,應該斬草除根、趕盡殺絕。直播賣保健品坑老現(xiàn)象,已不新鮮,可總是像韭菜一樣割不完,“病灶”在哪?難道“此題無解”?非也。不怕不能為,就怕不想為,只要想作為,總還是有辦法。

從直播平臺角度論責任,保健食品銷售不是“走鬼檔”,不是阿貓阿狗想賣就能賣的。首先,保健食品本身要有“藍帽子”專用標志;其次,銷售者要有營業(yè)執(zhí)照、食品經(jīng)營許可證等資質;再次,還要在銷售專區(qū)設立“保健食品不是藥物,不能代替藥物治療疾病”等消費警示用語,這樣看來,那些把“三無”保健食品當神藥賣的直播間有多少是合規(guī)的?

此外,只要老年用戶關注了一兩個這樣的直播間,算法就會源源不斷地“投喂”同類主播,加大了老年人被“割”風險,平臺有沒有責任?只要直播平臺稍有作為,那些坑人的主播就不可能在直播間不停上演“收割大戲”。假如行政監(jiān)管再上線,與各方形成合力,直播間就不可能成為騙子的法外之地。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和騙子“賽跑”,要貼身緊盯,不能被甩脫。

(來源:廣州日報)

責任編輯:陳平

掃一掃分享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