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中國青年報》發(fā)布題為《那些不停換工作的年輕人,職業(yè)競爭力提升了嗎?會后悔嗎?》的文章,講述了幾位年輕人頻繁跳槽的故事,引發(fā)網友熱議。
年輕人跳槽已經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這篇報道中的年輕人都換過多次工作,也因此出現了很多定義他們?yōu)椤皼]能力”“心氣高”“唯我獨尊”的聲音,把他們的跳槽看作是自身存在問題導致的,憑借刻板印象給他們打上標簽。但其實他們選擇更換工作的原因有很多,得不到正向反饋、被職場PUA、不值得長期干、想要離熱愛更近一點……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原因,有些人只是想通過一次次的嘗試,試圖改善生存現狀,畢竟“水往高處流,人往高處走”。不能因為僅看到一些個案就把他們“一竿子打死”,逃離不適合自己的環(huán)境、選擇自己想要走的路,又有什么錯呢?
誠然,老一輩人多習慣在同一崗位長期堅持工作,與之相比,現在的年輕人的工作更換更加頻繁,但一直堅守在同一崗位,就一定是正確的選擇嗎?很多情況下是因為被長期灌輸“要吃苦耐勞”“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的觀念,而忍受一些不合理的職場要求。如今的年輕勞動者都對各項勞動權益和法律更加了解,也更加注重自己的情緒,不會一味地忍耐和妥協(xié),在面對職場的不合理情況時,能夠勇敢擺脫,成為“人挪活”的典例,就像馬云曾經說過的“假如你工作是不開心的,你做的事情是你不爽的,你可以換,千萬別裝”。
對于這個問題,我們不妨用包容的態(tài)度看待,給年輕人更多選擇的空間。比如報道中的幾位年輕人,都在不斷換工作的過程中有所收獲,或許是找到了更喜歡的職業(yè)、或許是收獲了更高的薪資、或許是有了“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的感慨……他們把職業(yè)體驗當作人生體驗的組成部分,在尋找不同的事業(yè)發(fā)展方向,也在探尋不同的人生可能,他們用不斷試錯找到更適合自己的路,找到了人生的價值,這沒什么不可。況且他們自己在報道中也回答“不后悔”,我們也應該懷著更包容的心態(tài)和他們一起期待更多可能性。
用人單位也應當看到自身存在的一些問題,反思為什么會“留不住人才”。如今勞資矛盾頻出,用人單位想要加強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對員工進行約束無可厚非,但在懲罰機制的壓力下,員工很難有歸屬感。況且現在的年輕人更加注重情緒價值和人性化管理方式,用人單位應該更加用心對待員工,制定合理的用人機制,給予員工平等的對話權利。
年輕人追求更大的發(fā)展空間、更優(yōu)越的薪資待遇、更舒適的工作氛圍,這本沒有錯,重要是有目標、不盲目,理清自己對于工作的價值判斷,明白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找到適合自己的賽道,更好地實現人生價值。
(來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