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秦繡小院”探訪銅川“守藝人

2023-11-06 11:26:11 作者:焦悅 郗海琴

風和日麗,暖陽點點,沿著新區(qū)沮河社區(qū)新城村的村間小路,穿過窄窄的巷道,一路詢問,終于找到了隱藏在喧囂背后的清幽小院——秦繡小院。眼前這座毫不起眼的小院,紅磚墻,木大門,看起來極具年代感,仿佛要向眾人訴說時光背后的故事。11月1日,小院一改往日的清凈,歡聲笑語不斷飄來,這里正在舉辦首屆“秦繡小院”守藝雅集,一群銅川的“守藝人”正用他們的熱愛與堅守,為這座小院續(xù)寫新故事。

“這里是我娘家,1985年后我們一家定居在這里,我母親是陜西省首屆工藝美術大師,她給小院取名叫‘寒梅齋’。”陜西省秦繡傳承人、耀州刺繡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王麗麗是秦繡小院的主人。這座小院承載了王麗麗許多童年的美好回憶。在父母的影響下,她愛上了秦繡,多年的潛心鉆研,讓她取得了一定成就,作品多次獲獎。2017年,王麗麗開始修繕加固老屋,并取名“秦繡小院”,想著將秦繡技藝發(fā)揚光大,也想為銅川“守藝人”提供一個交流喝茶的好去處。

還未走進小院,紅磚院墻上的書畫作品就讓人流連忘返,蒼勁有力的書法,惟妙惟肖的繪畫彰顯著這座小院的不凡之處。走進小院,葫蘆、絲瓜、竹編籠、簸箕被用作裝飾物,一磚一瓦都能看見小院主人的用心。院中點綴著一叢綠竹,些許大小不一的瓷器,一幅幅書畫作品懸掛其間,竟出奇的和諧。小院里的耀州青瓷、民間面塑、剪紙最能吸引大家的目光。“我聽村里人說這邊有個展覽,有花饃、剪紙就來看看。這花饃好得很,我想看看人家怎么做,學一下。”家住王巖村的村民成勤俠告訴記者。在圍觀花饃的人群中,一位年紀尚輕的小伙子看得格外仔細,聽得格外認真,一番詢問,才知道是位面塑初學者前來學習交流,這讓人不禁為面塑手藝“后繼有人”而高興。

記者了解到,首屆“秦繡小院”守藝雅集共展出包含陜西秦繡傳承人王麗麗、耀州面塑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崔百來、耀州剪紙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王萍、銅川市美術家協(xié)會副主席王蕭東、耀州區(qū)華寶齋傳拓工作室張鵬勃等20多位“守藝人”、書畫家的一百余件作品,展會為期5天。“周六小院將迎來新區(qū)裕豐園小學的小朋友們參觀體驗,希望能給小朋友心中種下熱愛傳統(tǒng)技藝的種子。”王麗麗說。

秦繡小院,精美的秦繡作品是眾人參觀的重點。在王麗麗的帶領下,大家邊聽邊看,兩幅巨大的門神刺繡作品,讓王巖村村民張淑蘭脫口而出:“跟真的一樣,太好看了。”窗邊是王麗麗刺繡工作的地方,一幅幅精美的刺繡作品就誕生在這間小屋。“秦繡誕生于三秦大地,極具陜西地方特色,它針法整齊規(guī)律又富有變化,繡品能呈現出花中套花的奇異效果,是具有鮮明特色的繡苑奇葩。”王麗麗介紹說。

一杯青瓷小碗盛著香茗,一盤農家大紅柿子,一碗香味撲鼻的農家小面,是秦繡小院的待客餐,大家圍著桌子邊吃邊聊,交流著自己的經驗,訴說著一路的辛苦,仿佛有談不完的話題。銅川“守藝人”是傳統(tǒng)技藝的堅守者,他們因為熱愛而堅守,因為堅守而充實,他們義無反顧地挑起傳承的擔子,不斷書寫著屬于新時代“守藝人”的故事。

掃一掃分享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