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渭南,怎一個“忒色”了得?

2023-10-08 16:59:44 作者:楊梅

微信截圖_20231008101429

陜西渭南市地貌類型多樣,山河壯麗,自然景觀神奇瑰麗。以“奇險天下第一山”著稱于世的西岳華山,五峰聳立,七十二峰羅列其周,猶如一朵盛開的蓮花,圣潔俊秀;還有少華山、黃河龍門、洽川黃河濕地等一批自然景觀,特色鮮明,聲名遠播。渭南歷經(jīng)滄桑,文物古跡薈萃。在眾多的文物古跡當(dāng)中,以唐睿宗李旦橋陵、司馬遷祠墓、西岳廟、倉頡廟、黨家村明清民居最為著名。渭南的自然景觀與文物古跡珠聯(lián)璧合,空間組合良好,為發(fā)展旅游業(yè)提供豐富的資源。今天,我們要解鎖的城市是——渭南。

總要看看西岳的山巔和古建吧

西岳華山,譜寫了數(shù)千年的山水神話。以其絕無僅有的雄姿、錚錚傲骨和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屹立于華夏大地上。山峰、山脊、峽谷、坪臺錯落有致,嶺崖相見,奇石聳立。尤其是五座主峰及臨近的山峰,更是崖壁峭立,深壑萬丈,山峰如利劍直插天際。

被稱為“陜西故宮”的西岳廟位于華陰城東的北岳廟街上,始建于漢武帝年間,自古以來就是歷代帝王祭祀華山神的祠廟,距今已經(jīng)有1500年歷史。西岳廟是明清建筑風(fēng)格的宮殿御苑式古建筑群落,其軸線與華山主峰形成一線,布局為坐北向南長方形的重城式大廟,朝向華山主峰。

在潼關(guān)縣城北5公里處,有一個景區(qū)名為“岳瀆公園”,站在觀景點“岳瀆閣”,向北可見秀麗的中條山脈橫貫東西、綿延不絕,三河交匯處的大片灘涂、河中綠洲、林帶,錯落有致的村莊、田間小道......秀美的田園風(fēng)光美不勝收。渭河像一條柔軟的哈達,蜿蜒在此和黃河交匯。

洽川--國家級風(fēng)景名勝區(qū),是黃河流域最大的河濱溫泉湖泊型濕地,面積176平方公里。素有“小江南”之美稱。“萬頃蘆蕩、千眼神泉、百種珍禽、十里荷塘、一條黃河、秦晉相望”,是洽川風(fēng)景區(qū)的真實寫照。

總要感受一次人文底蘊吧

司馬遷景區(qū)位于陜西省韓城市南10公里芝川鎮(zhèn)東南的山崗上,東臨黃河,西偎梁山,南瞰古魏長城,北望芝水長流。司馬遷景區(qū)建筑群自坡下至頂端,依崖就勢層遞而上。景區(qū)內(nèi)有神道、牌坊、祠院、祠墓等,表明后人對司馬遷的敬仰。

倉頡廟位于白水縣城東北35公里處史官鎮(zhèn),地處黃龍山脈的南麓,地形南低北高,屬較為平緩的塬坡地,倉頡廟歷史悠久,根據(jù)史料記載,早在東漢延熹年間已有“建廟之舉”并形成一定規(guī)模。

橋陵在蒲城縣西北15公里橋陵鎮(zhèn)的豐山(唐時稱“橋山”,故為“橋陵”)之上。橋陵因山而筑,封域20公里,神道寬暢,石刻高大,氣勢雄壯,玄宮及羨道鑿于山南麓。在關(guān)中唐十八陵中很有影響,為中國最恢宏的十大帝王陵墓之一。

總要來體驗一次非遺文化吧

文字,最偉大的發(fā)明之一。是人類從茹毛飲血邁入文明的金鑰匙。追溯中國漢字的源頭,則在渭南白水縣,這里是中華文祖?zhèn)}頡的故里,中華民族寶貴的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財富——倉頡造字的傳說流傳于此。

韓城行鼓俗稱“挎鼓子”,它歷史悠久,其起源可追溯到元代初期。元滅金后,蒙古騎兵為歡慶勝利,敲鑼打鼓,而成為一種軍鼓樂。后人將其繼承下來,作為祭祀法王的鼓樂,鼓手身著黃馬褂,表演時,人神合一。隨著時代的變遷,該鼓樂被稱為韓城行鼓。

阿宮腔,也稱北路秦腔,陜西省古老的傳統(tǒng)戲曲藝術(shù)之一。因唱腔具有翻高遏低的藝術(shù)特點,亦稱遏公腔,阿宮腔嫻雅婉轉(zhuǎn),剛勁有力,纏綿激昂,拖腔帶有“噫咽”之音,并以假嗓翻高唱出,頗有南戲之韻。

華陰老腔,中國最古老的劇種之一,濫觴于西漢,在明清至民國時期發(fā)展到高峰,距今已有兩千余年歷史。老腔本身是皮影戲的一種,唱戲人在后臺是皮影戲,來到前臺吼唱便是老腔。2006年被列入了首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名錄。

一個玩偶,一根細線,踢推拉拽,形態(tài)萬千。這就是合陽縣獨有的古老的傳統(tǒng)戲劇劇種——合陽提線木偶戲。民間俗稱“線戲”“線猴”“線胡”或“小戲”,又稱“線腔戲”,俗稱“線胡胡戲”。

總要品品渭水之畔的美食吧

麥子泡屬于陜西澄城縣的特色小吃,以前是地方的農(nóng)家在逢年過節(jié)的時候,或者紅白喜事的時候吃。碗里是紅油辣子,熱氣騰騰,食材主要有麥仁、豆肉丸子、豆腐、豬肉等,就熱饅頭食用,口味鮮香。

瓊鍋糖是陜西省富平縣流曲鎮(zhèn)特色小吃,該糖全部采用手工精心制作,因其香脆,口食味美,做工考究,為純天然食品,稀有食補佳品和饋贈親朋好友的上乘禮物。

踅面[xué miàn],有的人寫成“旋面”,是陜西省合陽縣及渭南地區(qū)獨有的。踅面歷史悠久,相傳西漢高祖三年(公元前 204 年),漢淮陰侯韓信在合陽黃河邊的夏陽渡用木罌渡軍活捉河?xùn)|魏王豹時,為解決 10 萬軍士吃飯問題而發(fā)明此面,踅面可稱得上是我國最早的“方便面”。

時辰包子是陜西渭南一種傳統(tǒng)名食,以渭南市臨渭區(qū)所制最為馳名。時辰包子創(chuàng)始于清乾隆年間,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渭南城南村出了一位做包子的名手,每天食客絡(luò)繹不絕,一過上午時,就買不到包子了。因此人們就給這種包子加上“時辰”兩字,流傳至今。

現(xiàn)在開遍西安大街小巷的老潼關(guān)肉夾饃其實源于渭南,和西安本地肉夾饃不同。潼關(guān)肉夾饃的特色就是饃干、脆、酥、香,肉是肥而不膩。

除了這些,還有八寶辣子夾饃、水盆羊肉、太后餅......這不得把人香迷糊了!

掃一掃分享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