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中藤編:老技藝有新傳承

2023-08-30 15:19:46 作者:李潔 張哲浩 陳之殷 肖軍

【記者觀察】 

時值初秋,位于陜西省漢中市南鄭區(qū)黃官鎮(zhèn)的陜西良順匠心實業(yè)有限公司廠房里,一派忙碌景象。國家級非遺漢中藤編省級代表性傳承人陳良順正在指導村民們編織藤椅。“咱漢中藤編的歷史,那可悠久了。一般用青藤、竹、木這些原料,產品純天然,而且透氣輕盈、美觀耐用。瞧,多好看。”陳良順指著藤椅,自豪地對記者說。最近,廠房里始終籠罩著一股喜氣,大家時不時地談論著一件大喜事兒——不久前,習近平總書記來漢中考察,對漢中藤編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發(fā)展給予肯定、作出要求。這令大家感到無比自豪,“渾身充滿了干勁”。收看新聞的當晚,陳良順發(fā)出了一條朋友圈“總書記看我們漢中藤編了”。他激動不已:“我深感責任重大,使命光榮,也更堅定了信心,一定要把這一非遺項目傳承發(fā)展下去,帶動鄉(xiāng)親們增收致富。”

代代傳承,讓藤編技藝“活”起來

陳良順家是藤編世家??粗赣H陳太坤用一雙巧手,把一條條青藤編織成各式各樣的藤編作品,是陳良順童年最美好的回憶。在父親嚴格培養(yǎng)下,年僅18歲的他就成功出師,獨當一面。每逢集市,他和妻子就用自行車載著自家編織的藤椅去售賣。看著辛辛苦苦的勞動成果變成實實在在的“票子”,陳良順內心無比喜悅。

在全家共同努力下,從家里兄弟姐妹都能吃上一大碗白米飯,到修起兩層磚房,再到建起藤藝坊、開設多個門店,他們越來越相信靠著勤勞的雙手,一定會有蒸蒸日上的好日子。

然而,20世紀90年代,隨著現代化家具行業(yè)日益發(fā)展,漢中各地的傳統藤編企業(yè)先后倒閉。年輕人寧愿外出打工,也不愿學習藤編技藝。

看到這種現狀,陳良順不由想起父親臨終前“要腳踏實地,把藤編產業(yè)做好”的遺愿。他對自己說:“不能讓老祖宗的技藝沒了接班人,一定要把藤編傳下去。”

上山砍青藤、回家編藤椅、走街串巷叫賣。漸漸地,隨著國家政策的扶持力度越來越大,夫妻倆的生意也越做越火——從一開始獨自生產,到吸納十幾位村民共同打拼,再到2007年成立專業(yè)合作社和藤編公司……今天,合作社已有入社成員485戶,年生產各種手工制品18萬件(套),產值達2500余萬元,還被評為陜西省農民合作社示范社、中國農民合作社500強。

2021年,隨著漢中藤編技藝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陳良順也被認定為省級代表性傳承人。如今,兒子陳凌凱、兒媳唐芳從他手中接過“接力棒”,成為漢中藤編第五代傳承人。

創(chuàng)新模式,讓藤編產品“火”起來

你可知道,老鄉(xiāng)們手中的小扇子,竟成了歐洲一些商家銷售的奢侈品?其中緣由,要從2016年說起。

電商經濟的快速發(fā)展,讓陳良順一家隱約感受到互聯網帶來的新商機。學市場營銷的兒子陳凌凱剛上大學二年級就開了網店,立志為這份傳統產業(yè)尋找一條新出路。

2016年4月,網店做成了線上第一筆生意,有客戶訂了兩把藤椅。這之后,訂單紛至沓來。“當年5月底就賣出了1萬多元,6月突破了2萬元,后來單子越來越多了。”陳凌凱笑著說。當年,網店實現了網絡銷售額100多萬。

2018年,陳凌凱大學畢業(yè)后選擇回鄉(xiāng)。他成立電商公司,組建電商團隊,采取“合作社+農戶+電商”的模式運營。他的思路很靈活:探索產品集中化、商品品牌化、工藝品時尚化,推動電商大平臺與本地企業(yè)對接;聯合高校建立產學研基地、專家工作站,用科技賦能設計研發(fā)。如今,他們在多個線上平臺開設10家店鋪,產品銷往國內各大城市及歐美、東亞、東南亞十多個國家,線上銷售額突破3300萬元。

2019年,西班牙某奢侈品牌看中他們的棕扇,訂購了1萬把作為贈送VIP客戶的禮物。藤編小椅子、小扇子,搖身一變成為各國潮人爭相分享的國際潮品,走上世界舞臺。

“這些年,真是工作越來越踏實,生活越來越幸福。”一直從事電商銷售的鄭艷說。

陳良順一家的傳承故事,正是漢中藤編發(fā)展的縮影。“一把刀、一支筆、一根藤、一條致富路”,近年來,在各級黨委政府支持下,漢中藤編企業(yè)引進現代化制作工藝和新型原材料,強化技能培訓、建產學研基地、打造知名品牌,發(fā)展出藤編、棕編、扇編、竹編、草編五大特色產業(yè)集群。主產地漢中市南鄭區(qū)的藤編年生產量達18萬余件,通過網絡平臺銷往全國乃至歐美、東南亞等地區(qū),年均銷售額達5000余萬元,帶動農戶就業(yè)致富。

做大做精,讓藤編產業(yè)“強”起來

“我小時候跟著家里老人學,干這行已經三四十年了。”黃官鎮(zhèn)水井村1組村民屈玲玉笑著說。

她不緊不慢地走到堆滿藤條和竹制框架的“工位”旁,扯了扯圍裙衣角,坐了下來。只見她將一把椅子框架放在面前,一拉三扯兩纏一繞,手指在藤條間跳躍著,談笑間,已經編好了一個椅子腿。

作為藤編的“老人手”,她覺得很幸福——在工廠里干活時間自由、離家近,每月收入穩(wěn)定。

巧手編萬物,藤條富千家。黃官鎮(zhèn)藤編產業(yè)大多是“公司+合作社+農戶+電商平臺”或“原材料基地種植+手工生產加工+線上線下銷售”的模式,合作社依托當地資源優(yōu)勢,組織小農戶,利用農戶庭院“方寸閑地”,分工協作,專業(yè)生產,統一標準,統一收購,統一銷售,形成了“家家辦工廠、戶戶是車間”的生產格局。

“做大做強藤編產業(yè),可以與學研文創(chuàng)等結合起來,將南鄭區(qū)建設成非遺保護、文化產業(yè)的示范基地,賦予產品更多文化內涵,讓漢中藤編活起來、火起來,更好帶動群眾增收致富。”漢中市南鄭區(qū)文化館館長胡婧表示。

今天,“非遺+直播”“非遺+產業(yè)”“非遺+文創(chuàng)”“非遺+研學”……藤編“老手藝”正與旅游、研學等結合,開拓獨具匠心的特色產業(yè)融合發(fā)展之路。

掃一掃分享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