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藝學院85周年丨陳 鋒 :造就偉大的藝術家的三個條件——重溫毛澤東同志在魯迅藝術學院的講話精神

2023-04-10 15:40:39 作者:陳 鋒

85周年前,魯迅藝術學院在延安成立,毛澤東同志出席成立大會,號召“要在民族解放的大時代去發(fā)展廣大的藝術運動,在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方針的指導下,實現(xiàn)文學藝術在今天的中國的使命和作用。”1938年4月28日,毛澤東同志在魯迅藝術學院演講《怎樣做藝術家》。他提出:我們在藝術論上是馬克思主義者,“藝術作品要有內容,要適合時代的要求、大眾的要求。魯迅藝術學院要造就有遠大的理想、豐富的生活經驗、良好的藝術技巧的一派藝術工作者。”這三個條件中,缺少任何一個,便不能成為偉大的藝術家。他指出:恰恰是完全具備這三個條件的太少了,成為沒有偉大作品的主觀原因。為此,文藝工作者要到大千世界中去、到實際斗爭中去、到人民群眾去。到活生生的實際生活中向人民群眾學習,是成為“偉大的藝術家”的根本的前提條件,這也是延安魯迅藝術學院開辟的偉大的藝術家的成長之路。

第一,勞動實踐創(chuàng)造了歷史、創(chuàng)造了文化、創(chuàng)造了藝術,人民群眾是歷史的、文化的、藝術的創(chuàng)造者,這是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最基本的觀點,也是確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科學根據所在。只有到群眾中去,解決政治立場問題、世界觀問題、理想信念問題,才能成為馬克思主義的藝術家、人民的藝術家、偉大的藝術家。1942年5月,毛澤東同志發(fā)表《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在引言部分第一個問題講“立場問題”、在結論部分第一個問題講“我們的文藝是為什么人的”,從列寧明確的我們的文藝應當“為千千萬萬勞動人民服務”的觀點出發(fā),強調革命文藝應該為最廣大的人民,即占全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民服務,從而為廣大藝術工作者成長為偉大的藝術家,提供了方向的指導。

第二,“勞動創(chuàng)造了美”、“人也按照美的規(guī)律來建造”、美是“人的本質的對象化”、政治、藝術和文學是“人的本質力量的現(xiàn)實性和人的類活動”。凡屬文學藝術,作為觀念形態(tài)的作品,“都是一定的社會生活在人類頭腦中的反映的產物。”人民生活中本來存在著文學藝術原料,這是自然形態(tài)的文藝礦藏,盡管粗糙和分散,但也是使一切文學藝術相形見絀的最生動、最豐富、最基本的東西,“它們是一切文學藝術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只有到現(xiàn)實生活中向人民群眾學習,在獲取了豐富的生活經驗的條件下,“文藝作品中反映出來的生活卻可以而且應該比普通的實際生活更高,更強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帶普遍性。”也只有這樣做,才能使得自己的作品內容充實,適合時代的要求、大眾的要求。

第三,中國共產黨把文化革命、審美革命納入社會革命的范圍之內,致力于“建立中華民族的新文化”。正是站位革命戰(zhàn)略和歷史視閾,毛澤東同志高度稱贊“五四”以來完全嶄新的文化生力軍,贊揚他們推動中華民族的新文化發(fā)生了“極大的革命”“極大的發(fā)展”,批判藝術至上主義是一種唯心論,強調藝術上的政治立場是不能放棄的,要以“共產主義思想去領導”。另一方面,努力推動文藝和學術發(fā)展繁榮,一貫倡導“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只有反革命不讓發(fā)表,這是人民民主專政”。毛澤東同志強調“學會使用辯證法”:既反對政治觀點錯誤的藝術品,也反對只有正確的政治觀點而沒有藝術力量的所謂“標語口號式”的傾向。不僅如此,而且還要根據群眾的需要和現(xiàn)實的需要,使較低級的藝術逐漸提高成為較高級的藝術,達到政治和藝術的統(tǒng)一、內容和形式的統(tǒng)一。在魯迅藝術學院講話時,毛澤東同志深刻指出,至于藝術技巧,這是每個藝術工作者都要學的。因為沒有良好的技巧,便不能有力地表現(xiàn)豐富的內容。到群眾中去,不但可以豐富自己的生活經驗,而且可以提高自己的藝術技巧。提高作品的精神高度、文化內涵、藝術價值,其根本途徑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要虛心向人民學習、向生活學習,從人民的偉大實踐和豐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營養(yǎng),不斷進行生活和藝術的積累,不斷進行美的發(fā)現(xiàn)和美的創(chuàng)造。”

掃一掃分享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