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收支未來幾年依然“緊平衡”,增強可持續(xù)性重點有哪些

2022-12-16 11:00:00 作者:陳益刊

即將過去的2022年,是財政收支矛盾較為突出的一年,未來財政收支形勢因此備受關注。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近期出版的財政藍皮書《中國財政政策報告(2022)》(下稱《報告》),對2022年至2026年財政收支前景進行預測。結果顯示,“十四五”期間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率逐年降低,平均增速放緩;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增速將先升后降,平均增速將在7.4%以上,擴大的趨勢仍存在。

這一數據反映出,未來幾年,財政收入增長動力減弱,而支出依然保持強度,財政收支矛盾依然較大。

財政部部長劉昆今年曾撰文,談及未來深入推進現代預算制度改革時稱,一大重點任務正是兼顧當前和長遠,把財政可持續(xù)擺在更加突出位置。

財政收入增速逐步放緩

中國經濟平穩(wěn)健康發(fā)展,使得財政“蛋糕”越做越大,財政收支規(guī)??傮w穩(wěn)步抬升。近十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接近200萬億元,年均增長8.5%,有力促進了經濟社會事業(yè)全面發(fā)展進步,保障民生。

受新冠疫情影響,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中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財政收入受到明顯沖擊,2020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罕見出現下滑。而今年疫情影響超預期,疊加超4萬億元稅費支持一攬子舉措帶來的短期減收影響,以及樓市、土地市場低迷等因素,今年財政收入也難以完成年初預算數。

財政部數據顯示,今年前10個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約17.34萬億元,同比下降4.5%。全國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約5.22萬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2.7%。

與此同時,為了穩(wěn)經濟,財政支出保持一定強度,今年前10個月廣義財政(含一般公共預算和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大于收入約6.66萬億元,同比增長約188%。財政收支矛盾明顯加大。一些欠發(fā)達基層政府坦言,今年收支矛盾突出,形勢極為嚴峻。

因而,未來財政收支形勢如何備受關注。

《報告》中有一篇《中國經濟社會形勢及財政收支情景預測分析》,對2022年至2026年財政收支等進行了預測:預計“十四五”期間稅收收入增速較“十三五”期間將有所下降,但受益于稅基擴大,或將對稅收收入增速形成支撐。受疫情尚未徹底消除、不確定性持續(xù)擴大、外部環(huán)境嚴峻復雜等因素的影響,經濟下行壓力仍大,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速有較大可能繼續(xù)放緩。

《報告》預測,全國稅收收入增速逐步放緩,2025年和2026年可能降至0.4%左右,以稅收收入為主的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速也逐步放緩,2025年和2026年可能降至1%左右。為了穩(wěn)經濟,積極財政政策持續(xù)發(fā)力,財政支出保持一定強度?!秷蟾妗奉A測,2022年至2026年平均財政支出的增速將在7.4%以上。

當然,受經濟波動、減稅降費、收入調節(jié)等影響,想要準確預測未來財政收支十分困難。比如,今年一攬子稅費支持政策力度不斷加碼,而疫情影響超過年初預期,土地市場持續(xù)低迷也超預期,這使得今年全國廣義財政收入難以完成年初預算數。近期不少地方紛紛調整預算,其中不少調減了年初收入預算數。

正是受疫情沖擊,經濟數據波動大,近三年財政收入波動也較大,增速像是坐上了“過山車”。受2020年低基數影響,2021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速達到兩位數,而今年收入大概率略有下滑,使得不少分析師預計2023年收入增速可能再次到達兩位數。

如何增強財政可持續(xù)

從平均增速看,自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tài),財政收入從兩位數高速增長轉為個位數中低速增長的勢頭并未改變。為了穩(wěn)經濟,2008年以來積極財政政策持續(xù)發(fā)力,財政支出規(guī)模不斷擴大,對穩(wěn)定宏觀經濟起到重要作用。與此同時,財政赤字規(guī)模總體呈現上升勢頭,而地方政府債務余額攀升,疊加人口老齡化、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等,財政可持續(xù)性引起關注。

財政部原部長樓繼偉曾在2020年底第五屆財政與國家治理論壇上公開表示,從中長期來看,受疫情沖擊、經濟潛在增長率下降,以及全球經濟下滑的影響,預計未來五年我國財政收入總額將呈低水平運行勢態(tài),而財政支出壓力仍然較大。雖然財政支出結構優(yōu)化可以釋放部分財力,但財政支出擴張態(tài)勢未變,政府一般性支出縮減的空間已經很小??梢哉f,財政困難不只是近期、短期的事情,中期也會非常困難。

劉昆曾在2020年2月撰文表示,今后一段時間,財政整體上面臨減收增支壓力,財政運行仍將處于“緊平衡”狀態(tài)。在這種情況下,單純靠擴大財政支出規(guī)模來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行不通,必須向內挖潛,堅持優(yōu)化結構、盤活存量、用好增量,提高政策和資金的指向性、精準性、有效性,確保財政經濟運行可持續(xù)。

近些年,財政政策通過大規(guī)模減稅降費、加大支出等來保市場主體、保就業(yè)、穩(wěn)經濟,通過政府收入“減”來換得市場活力“增”。比如,針對企業(yè)經營困難,官方預計,今年一攬子稅費支持規(guī)模將超過4萬億元,創(chuàng)近些年新高。

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羅志恒告訴第一財經,明年減稅降費宜落實前期政策,不宜再追求減稅降費的規(guī)模,而更要側重效率和效果,還要考慮對政府財力負面沖擊,平衡好減稅降費和財政可持續(xù)性。

為了緩解財政收支矛盾,近年來地方加大盤活存量資產。今年11月初,財政部發(fā)文要求加快對房屋、土地、車輛等各類國有資產盤活利用,提升資產盤活利用效率。在財政支出方面,近年來各地不斷優(yōu)化財政支出結構,堅持政府過“緊日子”,削減一般性、非剛性支出,將騰出資金重點用于民生、重大項目。中央和地方也通過加大轉移支付力度,來支持欠發(fā)達地區(qū)“三?!薄N磥碡斦С鼋Y構將進一步優(yōu)化。

為了杜絕超越財力安排支出,“以收定支”原則再度被強調。不少地方在出臺涉及增加財政支出的重大政策和實施重大政府投資項目前,按規(guī)定進行財政承受能力評估,防止過高承諾、過度保障。為了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率,早在2018年中央要求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以做到“花錢必問效,無效必問責”。

為了增強財政可持續(xù)性,近些年地方政府債務管理不斷強化,隱性債務風險正穩(wěn)妥化解,而未來地方政府債務新增額度將保持合理增長,隱性債務最終目標是全面清零。與此同時,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將穩(wěn)步推進,使得各級政府權責清晰科學合理,提高基本公共服務供給效率,促進各級政府更好履職盡責。

(來源:第一財經)

責任編輯:樊銳祥

掃一掃分享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