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油國“減產不變”能逆轉油價嗎?

2022-12-14 15:00:05 作者:凡帥帥

近日,影響國際油市的兩大因素落地。先是歐盟和七國集團2日相繼宣布對俄羅斯海運原油出口實施限價,后是堅持“減產保價”的歐佩克與非歐佩克產油國4日部長級會議決定維持10月初定的減產目標。此前有觀點預測,西方對俄油加碼制裁和主要產油國繼續(xù)減產或能提振震蕩下行的油市,但5日國際油價顯著下跌顯示利空因素仍然強大。正在觀望的“歐佩克+”會否在明年6月下次部長級會議之前提前敲定新生產計劃,值得關注。

當前,作為國際原油價格主要基準,紐約商品交易所2023年1月交貨的輕質原油期貨價格和2023年2月交貨的倫敦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在5日——即歐佩克+會議第二天和西方對俄油限價生效首日——均收跌3%以上。從稍長的期限來看,紐約原油期貨價格從今年6月的每桶超過120美元已跌至目前的每桶80美元以下。倫敦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也呈現(xiàn)相似走勢。

值得指出的是,主要產油國10月初定的減產目標,即自11月起,在8月產量的基礎上將月度產量日均下調200萬桶,并未明顯提振國際油價。以倫敦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為例,價格自11月以來從每桶近98美元跌至當前80美元左右。歐佩克在其11月月度石油市場報告中對此有所解釋:普遍的高通脹、主要央行(尤其是美聯(lián)儲)收緊貨幣政策、許多經濟體債務水平高企、勞動力市場收緊以及供應鏈持續(xù)受限,增加了世界經濟不確定性,而地緣政治不確定性和經濟活動疲軟挫傷了市場需求。

經濟疲軟拖累需求走弱可能始終壓制油價。中國現(xiàn)代國際關系研究院中東研究所副研究員唐恬波指出,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加大、需求低迷對油價下行影響較大,若產油國在10月初未決定減產,之前的跌勢可能更大。此外,原先部分產油國實際產量并未達到產量配額,實際減產幅度也沒那么大,因而對油價的提振影響有限。而至于西方對俄羅斯海運原油出口設置的60美元價格上限,唐恬波認為,這一限制目前來看并不嚴厲,與俄羅斯實際原油出口價相差不遠,對國際油價的后續(xù)影響還要看相關措施的落地和執(zhí)行情況。

而在利空因素上,美聯(lián)儲同樣是避不開的角色,國際能源署已將強勢美元列為對石油消費造成“沉重壓力”的主要因素之一。美聯(lián)儲今年以遏制通脹為名,已連續(xù)第四次激進加息75個基點,屢屢推升美元指數至歷史高位,倒逼其他發(fā)達經濟體為保住本幣幣值而相繼跟進,向他國尤其是發(fā)展中經濟體輸出通脹、推升以美元計價的債務壓力,加劇全球經濟衰退風險。受累于經濟前景消極,石油需求及其市場預期也被拉低。而近日油價下跌,也部分歸因于市場對美聯(lián)儲繼續(xù)大幅加息的擔憂。

但同時,油價利多因素仍然存在。除了冬季取暖需求一般會支撐油價外,地緣政治影響也不可忽視。俄方此前已經警告,將不會向對俄油實施限價的國家供應石油和石油產品。這引發(fā)市場對俄可能激烈減產導致市場斷供的擔憂,助推油價看漲情緒。美國外匯交易商安達公司市場分析師埃爾拉姆預計,近日原油價格風險增加,可能大幅波動。

另外,根據美國能源部能源信息局數據,為控制油價、壓制通脹,美國今年已經釋放戰(zhàn)略石油儲備2億桶以上,使其戰(zhàn)略石油儲備庫存低于4億桶,降至近40年最低。美國大規(guī)模釋放儲備或將收尾,同樣對油價構成利多。

此后,影響油價最大的因素或許就是尚未出新招的“歐佩克+”自己了。例子近在眼前。主要產油國曾在2020年新冠疫情期間減產以提振被需求拖累的油價。沙特阿卜杜拉國王石油研究中心有文章指出,在疫情沖擊市場需求時期,主要產油國“對閑置產能”的管理將油價波動減少了50%,一度將平均油價從每桶18美元提高到54美元。

(來源:參考消息網)

責任編輯:樊銳祥

掃一掃分享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