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財政徹底破產、民眾走向街頭、總統(tǒng)府被沖擊、總理以及多名部長倉皇逃離——近日,這些“魔幻現實”的真實上演將斯里蘭卡推向了風口浪尖。據美聯社14日報道,斯里蘭卡總統(tǒng)拉賈帕克薩登上了一架沙特航空公司的特殊航班前往新加坡,隨后將前往沙特阿拉伯。隨著拉賈帕克薩的離開,這個被譽為“印度洋明珠”的國家正陷入危機。
當我們將時間線拉長來看,就會發(fā)現,斯里蘭卡此次危機根源深遠。
去年以來,斯里蘭卡陷入了嚴重的經濟危機,游行示威暴力活動愈演愈烈,導致國家進入風雨飄搖的狀態(tài)。今年俄烏沖突爆發(fā)以及能源價格暴漲等國際形勢的發(fā)生,則成了壓垮這個國家的最后一根稻草。
當地時間7月9日晚上,多達十多萬的示威者沖破警方防線,直接闖入并占領總統(tǒng)拉賈帕克薩的官邸。民眾抗議的內容包括食品、燃料和醫(yī)療物資和服務的短缺,以及該國無法償還債務、通貨膨脹和600多萬人糧食無保障的金融和人道主義危機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民眾普遍抗議的焦點還是在拉賈帕克薩。分析認為,除了外部影響,國內經濟改革頻頻失敗以及債務危機都一步步將國家推向崩塌的邊緣。這其中,拉賈帕克薩要承擔相當一部分責任。
戈塔巴雅·拉賈帕克薩在回到斯里蘭卡從政之前,有著長達十幾年的旅美經歷,這也使得拉賈帕克薩在國家治理理念上十分追隨美西方的價值觀。
比如在2021年4月,拉賈帕克薩曾在斯里蘭卡國內推行激進的綠色環(huán)保政策,全國禁止進口和使用化工合成肥料和殺蟲劑,并命令該國農民轉向有機食品生產。
作為印度洋上的熱帶島國,斯里蘭卡農業(yè)環(huán)境優(yōu)越,是該國的主要經濟來源之一。然而,大部分斯里蘭卡私人農場沒有能力搞所謂的綠色農業(yè),被禁止使用化工合成肥料后,茶葉、椰子和橡膠等主要農業(yè)大幅度減產,農業(yè)經濟受到致命打擊。
2021年10月,斯里蘭卡政府叫停了這場迎合西方的社會實驗,并進入食品緊急狀態(tài),實行配給和價格控制。但因此外匯儲備和財政資金已經所剩無幾,民眾要排幾個小時隊才能獲得一點配給的大米和食品。拉賈帕克薩主持的農業(yè)改革失敗,被認為為糧食危機、經濟崩塌埋下種子。
除了農業(yè)發(fā)展方面,斯里蘭卡在債務問題上奉行美西方主流的理念:不重視政府債務,主張增加國內債務比例,認為政府可以擴大開支,用財政赤字支持就業(yè)、資助公共產品。長期以來,外債沒減少,還造成了國內嚴重的通貨膨脹。
從外部因素分析,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fā)以來,全球尤其是美歐等西方國家赴斯里蘭卡旅游人數銳減,這導致該國旅游業(yè)遭受重創(chuàng),每年僅旅游業(yè)外匯損失就高達幾十億美元。旅游業(yè)可謂斯里蘭卡外匯支柱,占據外匯收入的14%。而俄烏沖突雙方俄羅斯和烏克蘭都是斯里蘭卡的重要游客來源國,今年1月,俄羅斯和烏克蘭赴斯旅游人數占同期赴斯旅游總人數的四分之一。此外,俄羅斯還是斯里蘭卡第二大茶葉出口市場。簡言之,俄烏沖突從旅游業(yè)和農產品出口等方面進一步削弱了斯里蘭卡的創(chuàng)匯能力。
另一方面,俄烏沖突也沖擊斯里蘭卡的糧食進口。斯里蘭卡糧食進口40%以上來自烏克蘭,沖突導致來自烏克蘭方向的糧食供應受阻。更為嚴重的是,俄烏沖突還導致全球范圍內的糧食、能源等大宗商品價格上漲,谷物、燃油、食用油等商品價格居高不下。斯里蘭卡上述產品嚴重依賴進口,政府為了維持經濟正常運轉,被迫支出更多的外匯成本。
近期,有西方媒體炒作是所謂“中國債務導致了斯里蘭卡的經濟崩塌”。事實上,中國僅是斯里蘭卡的債權國之一,并不是最主要的。據統(tǒng)計,該國目前累計欠下的約510億美元外債中,80%是以主權債券、定期融資工具等形式從國際資本市場借貸而來。分析認為,中國為斯里蘭卡提供的貸款不僅沒有給其造成財政壓力,反而為其經濟發(fā)展貢獻了很大一部分力量。
在過去十多年間,中國累計在斯里蘭卡投資基礎設施工程超過100億美元,主要投資于道路、橋梁、港口以及基礎電信設施。據報道,斯里蘭卡國際關系與戰(zhàn)略研究院前院長阿桑加曾表示,中國在把斯打造成“南亞經濟中心”方面,發(fā)揮不能被替代的作用。不過,在斯內部爭權斗爭中,政黨普遍迎合西方媒體炒作,反而攻擊中國的投資是所謂“出賣斯里蘭卡利益”。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在斯里蘭卡投入百億巨資建設斯里蘭卡的托塔港。在拉賈帕克薩上臺初期,曾以美西方炒作的中國“債務陷阱”為由,想推翻以前斯里蘭卡和中國就托塔港的協(xié)議,最終又因無法支付巨額的賠償金而作罷。如今的漢班托塔港,在中國的建設下,成為了斯里蘭卡經濟發(fā)展的重要引擎。
在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今年5月訪問斯里蘭卡期間,為應對危機,斯里蘭卡又向中國提出了債務重組的請求。
對此,外交部發(fā)言人趙立堅在回應“中方是否計劃為斯里蘭卡提供債務減免”問題時指出,中方將為斯里蘭卡在力所能及的范圍能提供幫助。希望斯里蘭卡政府與人民團結努力,克服短暫的困難,迎來更大的發(fā)展。
在近兩周的外交部記者會上,斯里蘭卡局勢也一直是記者們普遍關心的議題。
6月28日,中國緊急人道主義援助斯里蘭卡的首批糧食抵達科倫坡國際集裝箱碼頭。中國駐斯里蘭卡大使和斯方官員前往碼頭迎接并出席交接儀式。
外交部發(fā)言人趙立堅在6月30日應詢時表示,作為傳統(tǒng)友好鄰邦,中方始終密切關注斯里蘭卡當前面臨的困難和挑戰(zhàn),對此感同身受。我們也一直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為斯里蘭卡經濟社會發(fā)展提供幫助。今年4月至5月間,中國政府宣布向斯提供共計5億元人民幣緊急人道主義援助,這是斯里蘭卡經濟民生危機爆發(fā)以來接受的最大一筆無償援助。
本周一(11日)的記者會上,有記者就斯里蘭卡涉華債務提問。發(fā)言人汪文斌表示,中方愿同有關國家和國際金融機構一道,繼續(xù)為斯方應對當前困難、緩解債務負擔、實現可持續(xù)發(fā)展發(fā)揮積極作用。
隨著局勢升級,外媒記者的提問也愈發(fā)尖銳,直指中斯關系。在今天(14日)的記者會上,有記者提問,斯里蘭卡總統(tǒng)已離境,中方怎么看斯預計將出現權力真空?發(fā)言人汪文斌再次重申在斯里蘭卡問題上立場——“作為斯里蘭卡的友好鄰邦和合作伙伴,中方真誠希望斯各界從國家和人民根本利益出發(fā),團結協(xié)作,共克時艱,早日實現社會穩(wěn)定、經濟恢復和民生改善。”
而針對中國是否計劃向斯里蘭卡提供更多金融援助的相關提問,汪文斌就再次重申,我們已經多次闡明,中方愿同有關國家和國際金融機構一道,繼續(xù)為斯里蘭卡應對當前困難、緩解債務負擔、實現可持續(xù)發(fā)展發(fā)揮積極作用。
不難發(fā)現,“提供幫助”、“發(fā)揮積極作用”等一直是中方在該問題上的關鍵詞,從最初斯里蘭卡陷入經濟危機貫穿至今。除了在中斯友好鄰邦的關系上堅定地明確立場,中方還在中斯商貿交流方面給出了答案。在今天(14日)舉行的商務部例行發(fā)布會上,商務部新聞發(fā)言人束玨婷表示,中國與斯里蘭卡是傳統(tǒng)友好鄰邦,1952年簽署的“米膠貿易協(xié)定”開創(chuàng)了兩國友好經貿合作的歷史。對于斯方面臨的困難,中方將繼續(xù)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提供幫助,支持斯方早日恢復經濟、改善民生。(來源:新浪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