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長突然離任市值三天蒸發(fā)1475億元,后田惠宇時代,招商銀行如何發(fā)展?

2022-04-21 14:36:51 作者:馮紫彤

人事變動對招商銀行股價的影響還在持續(xù)。

4月20日,招商銀行股價繼續(xù)下跌,截至午間收盤,日跌幅1.85%,盤中最大跌幅2.85%。在傳言田惠宇卸任行長及消息官宣后,三個交易日內,招商銀行股價下跌近12%,市值蒸發(fā)1475億元,萬億市值岌岌可危。

2019年時,有投資者在雪球提問“招商銀行未來的主要風險有哪些?” 專注銀行業(yè)研究、持有招行股票超10年的雪球大V“ice_招行谷子地”答有三點,其中便包含“田行長調動的風險”。

如今,這一風險發(fā)生。4月18日盤后,招商銀行發(fā)布關于行長變動的公告,宣布免去田惠宇的招商銀行行長、董事職務,另有任用;同時宣布由王良主持招商銀行工作,自董事會審議通過之日起生效。

2013年,建行零售業(yè)務總監(jiān)兼北京分行行長出身的田惠宇接棒“招商銀行教父”馬蔚華,成為招行第三任行長。其行長任期,原應于今年6月到期。

據(jù)財聯(lián)社消息,田惠宇下一站將赴任招商局金融事業(yè)群/平臺執(zhí)行委員會副主任(常務)、招商局金融集團有限公司副董事長(集團總經理助理級)。

那么,九年來,田惠宇如何帶領招行“乘風破浪”?離開了田惠宇的招行又會否面對“幾重風雨”?

在任九年,開啟兩輪商業(yè)模式創(chuàng)新

2021年6月時,曾有投資者在招行股東大會上提問田惠宇,招行的護城河是什么?

對此,田惠宇回答道,“商業(yè)模式沒有一成不變的‘護城河’,如果不主動求變,昨天的‘護城河’可能變成明天的‘沼澤地’和‘泥潭’”。

轉型、改革、求變,貫穿田惠宇帶領下招行發(fā)展的始終。

履歷顯示,田惠宇2006年起進入中國建設銀行,歷任建設銀行上海市分行副行長、深圳市分行行長、建行零售業(yè)務總監(jiān)兼北京市分行行長。

履職建行期間,其犀利的改革作風便讓建行員工印象深刻。有建行人士稱,在其任深圳分行和北京分行行長期間,他帶領這兩家分行從當?shù)剌^為落后的地位沖到前幾位,當時不少沒有完成業(yè)績的員工,收入甚至只有三位數(shù)。

正因其與招行不謀而合的改革與零售基因,2013年時,年僅47歲的田惠宇得以成為招商銀行第三任行長,進階招行“變革”之路。

如何“求變”?田惠宇認為,應是根據(jù)環(huán)境的變化不斷地做自我革命,依托自己的資源稟賦、根據(jù)自己的優(yōu)勢和特色不斷進化。

田惠宇曾在股東大會上表示,如果只是簡單地復制別人,看東家做得好學東家,看西家做得好學西家,這不是招商銀行的選擇。“即使是開卷考試,也不可能每個人都得100分。”

轉型“輕型銀行”(銀行2.0模式)和探索銀行3.0模式,是田惠宇在招行“求變”路上的兩大實績。

2014年,國內經濟正處在增長動力轉換之際,招行因勢而變,推行“一體兩翼”戰(zhàn)略,并依托零售業(yè)務基礎向“輕型銀行”轉型,以求逐漸擺脫宏觀經濟周期對銀行業(yè)績和經營的影響。

2015年,招行“輕型銀行”轉型成效初顯。全年零售業(yè)務稅前利潤達348 億元,同比增長19.54%,占比達50.47%,成為國內首家零售利潤跨越“半壁江山”的商業(yè)銀行,并由此成為國內首家真正意義上的零售銀行,為“零售之王”奠定了基礎。

2017年起,數(shù)字化浪潮下,田惠宇帶領下的招商銀行進入“輕型銀行”轉型的下半場,探索銀行3.0模式。

但與此前的“因勢而變”相比,招行的此次探索更多出了幾分危機意識。“2.0模式紅利的邊際也在遞減,我們對2.0模式充滿危機感。”田惠宇曾說。

隨后幾年,金融科技的力量被愈加看重,開放與融合的輕型文化被愈發(fā)重視,大財富管理的重要性愈加鮮明。

2021年6月,經過三年探索,“銀行3.0模式”首次披露含義,即大財富管理的業(yè)務模式+金融科技的運營模式+開放融合的組織模式。

2021年度,招行進入大財富管理元年。截至2021年末,招商銀行零售客群突破1.7億戶,零售管理客戶總資產(AUM)突破10萬億,增量再破萬億。

2013年-2021年期間,招商銀行總資產擴張130%、營業(yè)收入增長近150%、凈利潤增長130%;零售業(yè)務稅前利潤占比由33.88%增至52.44%;非息收入占比由25.41%提升至38.44%,其中財富管理手續(xù)費及傭金收入更是大漲286%,由92.91億元增長至358.41億元。

2020年8月,田惠宇位列“2020福布斯中國最佳CEO榜”第4位。

資本市場用腳投票,擔憂什么?

田惠宇調動對招商銀行的影響已搶先體現(xiàn)在了資本市場。

4月18日,招商銀行A股日跌7.35%股價,收于43.39元/股,盤中最低觸及42.78元/股。4月19日,招行股價再跌2.97%至每股42.1元。

截至4月20日午間收盤,招行股價再跌1.85%至41.32元,盤中跌幅一度達到2.85%,18日以來股價累跌11.77%。

有股民表示,招行如今估值背后也有著“管理層溢價”。

盡管經歷一輪股價大跌,當前,招商銀行PE仍近9倍,而工商銀行、中國銀行等國有大行PE則均在4-5倍左右。即便在股份制銀行中,招商銀行PE也處于較高位置,資本市場對其估值溢價可見一斑。

在田惠宇離任的公告中,招商銀行也表示,“對于田惠宇在任職期間為公司作出的貢獻致以衷心的感謝”。

管理層的穩(wěn)定向來被視為招行的一大競爭力。招行2021年度報告中,董事長繆建民便將“干部隊伍人才的穩(wěn)定性”列為招商銀行在時代變局下的“三個不變”之一。招商銀行成立35年來,僅有過3任行長,王世禎、馬蔚華、田惠宇,分別執(zhí)掌招行12年、14年、9年。

田惠宇調任后,市場各方對于“掌舵人”人選極為關注,認為下任行長的操盤方向將影響招行“大財富管理”的未來發(fā)展、影響招行“3.0模式”的推進與執(zhí)行。

從過往行長的履職情況來看,馬蔚華、田惠宇均為外部空降,為招行帶來了先進的經營理念和改革活力。但也有觀點認為,在轉型方向較為明確、經營質效良好的當下,延續(xù)當前的發(fā)展情勢、持重篤行經營或更為招行所需要。

從履歷來看,招行現(xiàn)任班子成員大多為“老招行人”。例如當前主持招商銀行工作的常務副行長兼財務負責人、董事會秘書王良,1995年便加入招行,歷任招商銀行北京分行行長助理、副行長、行長。

其余5位副行長中,除2019年由國開行調任招行副行長的王云桂外,其余四位均在招行任職9年以上,汪建中、施順華更是分別自1991年、1996年加入招商銀行。

對于此次人事變動,安信證券點評中表示,后續(xù)招商銀行受到的實質性影響預計并不大,其經營業(yè)績預計也將表現(xiàn)平穩(wěn)。從基本面來看,由于公司董事會采取的措施較為果斷,預計此次人事變動對招商銀行基本面影響較小。

掃一掃分享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