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百萬保險代理人的盛大告別

2021-12-20 17:26:20 作者:王瑩

粗放式增長之后,保險代理人隊伍迎來巔峰,也直面轉折。2020年,保險代理人數(shù)量開始下滑。2021年以來,代理人數(shù)量更是“跌跌不休”。僅2021年上半年,就有近100萬保險代理人離場。

12月初的上海,銀杏飄落更添瑟瑟寒意。薛成(化名)隨手拍下一張街邊風景照發(fā)在朋友圈,并配文:“在上海的第一個冬天,時間過得真快。”

2019年,大專甫一畢業(yè),薛成就進入某頭部壽險公司,成為一名保險代理人。今年6月,他辭去了老家的這份工作,獨自一人來到上海,尋找新的工作機會。“和我一起入職的新人大概有100個,第一年就走了將近90個。剩下的這10個人里,現(xiàn)在大概只留下來3個人吧”。

薛成的經歷是當下保險代理人隊伍的一個縮影。作為保險行業(yè)的銷售主力軍,代理人正上演“離職潮”。數(shù)據(jù)顯示,僅2021年上半年,就有近100萬保險代理人離場。

高流失率的背后,存在怎樣的困局?人口紅利的潮水退去后,站在變革十字路口的保險代理人,又該去向何方? 

令人心動的offer

薛成把朋友圈設置成“三天可見”,兩年保險代理人工作期間的內容都被他隱藏了起來。辭職之后,作為和過去的告別,他有過全部刪除的沖動。但又覺得,這畢竟是自己人生的第一份工作,有過迷茫掙扎的夜晚,也有過成就感爆棚的時刻,一點一滴都是記錄與紀念,最終選擇了僅對自己保留。

點開朋友圈,薛成不停地滑動手機,翻了許久終于找到剛剛工作時的內容。那會兒,他正滿懷憧憬和與期待。每天早上,他都會在朋友圈更新一條元氣滿滿的早安問好。一開始,薛成甚至會手抄一份文案,拍下來作為配圖。他認為,這樣感覺看上去更加誠懇,也是對自己的加油打氣。“后來一天天的,自然而然就麻木了。光是想那種既不雞血,又能讓人看完充滿動力的文案,就已經很頭禿了”。

作為一名工科男,為什么選擇去賣保險?薛成說,自己是個坐不住的性子,比起被“綁”在固定工位上,他更喜歡靈活機動的工作氛圍。之所以想去做保險代理人,一方面是因為時間上相對自由,基本上就是在線下跑客戶,有客戶就去,沒客戶的其他時間都比較隨意。

更重要的是,保險代理人“收入無上限”的噱頭吸引了剛畢業(yè)的他。“一開始想得比較簡單,聽說保險代理人的傭金能夠達到40%,甚至更高,也就是說賣1萬元的保險,自己能拿到4000元錢,還是很心動的。想著自己努努力、多跑跑,收入應該會很不錯”。

“破繭”陣痛難解

然而,理想與現(xiàn)實之間總是存在差距,入職伊始的培訓就給薛成潑了第一盆冷水。由于職業(yè)門檻較低,大多數(shù)保險代理人和他一樣,不是保險相關專業(yè)出身,缺乏各類險種的專業(yè)知識和銷售技巧,而這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慢慢學習和摸索。

回想起剛工作的那段時間,薛成依然覺得很無奈。他表示,很多人入職之后才發(fā)現(xiàn),剛開始的幾個月基本跑不了客戶,也做不了業(yè)務。因為什么都不懂,只能先給自己買,再向身邊的親戚朋友下手。他身邊的同事基本在第一年就把自己的親戚朋友開發(fā)完,第二年也就離職了,有的甚至更快,鮮少有能待滿一年的。

薛成自我評價是一個外向、健談的人。但要每天和10個客戶進行有效溝通,還要將同一款產品賣給不同需求的人,對他來說仍頗為頭疼。“大家常常說,防火防盜防保險。沒有人愿意天天聽我講保險,而且現(xiàn)在的客戶,需求越來越多元,也開始慢慢接受在網上投保,真的挺難做的”。

對于新人們產生的這種心理落差,擁有22年工作經驗的老主管張?zhí)m(化名)有著不同的看法。在她看來,新人之所以面臨這些困境,“一是學習態(tài)度有問題,培訓期間會教包括保險條款在內的很多知識,他們沒有用心去學,導致專業(yè)技能不過硬,繼而沒有辦法準確找到客戶的痛點和需求點。二是抗打擊能力差,就算是去開超市、賣服裝,顧客都不是進門就一定會消費的,很多人心態(tài)不夠成熟,缺乏被拒絕的勇氣”。

收入兩極分化

而最終,促使薛成選擇離開的關鍵因素還是收入。通常來說,保險代理人的工資由“底薪+傭金”構成,但底薪幾乎是微乎其微的,收入主要依賴傭金。尤其在金字塔式的銷售組織架構下,利潤層級分配,年入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的保險代理人只占少數(shù),大部分還是金字塔底層的人。

薛成直言,工資不僅遠低于預期,而且和業(yè)績息息相關,付出和收入很難成正比,這在很大程度上打擊了他的工作積極性。“真正賺錢的是主管、總監(jiān),像我們這樣的普通員工談10單業(yè)務,成交1單就算很好了。提成雖然高,但開不了單,照樣拿不到,所以只能繼續(xù)從親戚朋友入手,這就是一個死循環(huán)”。

但張?zhí)m始終認為,正是因為能力水平參差不齊,才會導致保險代理人的收入兩極分化。只要能端正學習態(tài)度、培養(yǎng)抗打擊能力,收入不會差。“有的人不干了之后,回去就租個門面開店。但說實話,開店容易守店難,保險代理人做不好,其他的也不一定會做好”。

1999年加入保險代理人隊伍、今年已經62歲的張?zhí)m,至今仍能保持年薪百萬的業(yè)績,這在三線小城市是令人咋舌的收入水平。張?zhí)m告訴記者,現(xiàn)在她手里還有至少5000個客戶,每天依舊忙忙碌碌,收入可以養(yǎng)活一大家子人。在她身邊,五六十歲仍然在堅持賣保險的老頭老太有好幾位,大家都還有一腔熱情,想要在業(yè)績上再創(chuàng)輝煌。

獸醫(yī)也去賣保險

事實上,經過30年的發(fā)展,保險代理人模式已經走到變革的十字路口。

1992年,代理人制度由回歸中國的友邦保險引入國內,并迅速被本土各大保險公司效仿,掀起中國現(xiàn)代保險業(yè)發(fā)展的熱潮,代理人渠道隨后也成為壽險公司的第一大渠道。

周秀(化名)是那段“光輝歲月”的見證者。“我們當時有句順口溜是:要致富,背話術;賺大錢,多增員。”周秀回憶道,不限文憑、不要關系,各行各業(yè)的人帶著互相傳染的亢奮情緒和對于高薪的渴望,撲向保險代理人這樣一個在當時看來前景廣闊的職業(yè)。

“而且那個時候的保險比較好賣,我白天在廠里的生產線上工作,晚上就出去跑保險,廠里的工人都是我的潛在客戶。只要你嘴皮子利索,跟人家把產品的優(yōu)點和買保險的必要性掰開揉碎講清楚,基本都能賣得出去。”憑借自己的好人緣,周秀迅速完成了“種子客戶”的積累。

2015年,原保監(jiān)會發(fā)布《關于保險從業(yè)人員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取消保險代理人資格考試,自此行業(yè)人數(shù)突飛猛進,增員進入高漲期。數(shù)據(jù)顯示,僅2015年到2019年四年間,保險代理人數(shù)量就從471萬突破至900萬,幾乎每年以百萬級增速遞進。

“保險公司在代理人的招聘環(huán)節(jié)上,一直以來是來得雜、去得雜。”在某壽險公司江蘇地區(qū)支公司從事人力崗位的程菲(化名)這樣總結。她告訴記者,自己經手的營銷員中,大專學歷已經是少數(shù),會安排額外的獎勵,很多都是初高中畢業(yè)。“來之前干什么的都有,比如今年招進來的一個新人,之前還是做獸醫(yī)的”。

業(yè)績持續(xù)承壓

粗放式增長之后,保險代理人隊伍迎來巔峰,也直面轉折。2020年,保險代理人數(shù)量開始下滑。2021年以來,代理人數(shù)量更是“跌跌不休”。

三季報顯示,截至9月30日,中國人壽總銷售人力105.2萬人,其中個險銷售人力98萬人,較年初減少39.8萬人。中國平安的個人壽險銷售代理人數(shù)量為70.62萬人,相比年初的102.38萬人縮減近三分之一。

雖然中國人保、中國太保和新華保險沒有披露最新的營銷員數(shù)量情況,但是代理人數(shù)量下滑已經是行業(yè)共識。半年報數(shù)據(jù)顯示,五大上市險企壽險代理人的數(shù)量較2020年末的419萬人減少83萬人,半年降幅達19.8%,較2019年末的峰值更是直降110.9萬人。

而代理人數(shù)量出現(xiàn)下滑,也直接導致保險公司業(yè)務持續(xù)承壓。三季報顯示,五大上市險企前三季度合計實現(xiàn)原保費收入2.04萬億元,同比下降0.97%;合計實現(xiàn)歸母凈利潤1856億元,同比下滑14%。

新華保險相關負責人坦言:“人力脫落的壓力,公司隊伍下滑對健康險銷售壓力較大。過去健康險是新華保險的特色,而在2021年惠民保大力發(fā)展所造成的擠出效應對其健康險銷售也有一定壓力。”

業(yè)內人士指出,代理人隊伍下滑導致產品銷售壓力較大,如何提高保險銷售工作利益與銷售能力之間的平衡,或許是險企續(xù)保率上升、業(yè)績增長的關鍵因素之一。

增員花樣迭出

嚴峻形勢之下,增員成為必須要突破的難題。中國人壽相關負責人在此前的投資者電話會議上指出,增員入口正在變窄,快遞等行業(yè)分流、疫情對從業(yè)信心和收入的影響、社會輿情對保險行業(yè)不友好等因素,都給增員帶來了難度。

對此,程菲深有體會,“人頭數(shù)是我業(yè)績指標的一部分,但增員真的特別難!”

她所在的支公司,每個月都會在酒店舉行一次大型招募會。在活動現(xiàn)場,會有老師教授保險代理人的基本法,也會有領導講解PPT并組織面試。近期,她所在的城市正推出“惠民保”,負責理賠工作的“惠民保”專員也成為增員的途徑之一。

程菲告訴記者,代理人都會帶人來參加,一方面是會有一些獎勵,另一方面這也是考核指標。為了維持業(yè)績,必須增員。

除此以外,公司也會在每個周末組織摜蛋、美甲、劇本殺等小型活動,要求業(yè)務員帶親戚朋友來參加。玩游戲之外,現(xiàn)場也會講授一些保險相關的基礎課程,借此提高彼此之間的關系粘度,吸引有意向的人加入代理人隊伍。

面對疫情的反復和“雙減”政策落地,程菲所在的支公司想到了商鋪“掃樓”這一辦法。“一是借這些教育機構等鋪面的場地懸掛公司的海報、logo,擴大我們的宣傳面。當然我們也會提供相應的補貼,比如替他們承擔水電費。二是看看這些經營狀況不大好的商鋪的員工,有沒有意向來賣保險,等于說是有兩方面的好處。”程菲總結道。

盡管絞盡腦汁組織了各種各樣的活動進行增員,但實際效果有限。程菲掰著指頭數(shù)了數(shù),每月舉行的招募會是增員的最主要途徑,基本可以帶來15個左右的新人。除此以外的其他活動都收效甚微。

改革道阻且長

的確,傳統(tǒng)保險代理人制度的局限性正日益凸顯。準入門檻低、專業(yè)技能薄弱、人員素質參差不齊、社會尊重度不高等問題幾乎成為連鎖反應,頻繁涌現(xiàn)。再加上代理人開展業(yè)務大多注重短期利益,長期保險服務不充分,導致業(yè)務發(fā)展的可持續(xù)性較差。

面對壽險發(fā)展進程中產生的一系列問題,各家險企紛紛開始探索破局之道,精英代理人、獨立代理人等創(chuàng)新模式,成為重塑代理人渠道的重要途徑。

據(jù)悉,2022年1月1日,太保壽險即將啟動新的基本法,其改革的底層邏輯是:從粗放型人海模式,向新的專業(yè)化營銷行為轉變。通過職業(yè)化、專業(yè)化內化代理人的信心、信念,引導高質量的營銷輸出、長期服務邏輯。

早在2019年,中國平安就成立了壽險改革領導小組。平安集團聯(lián)席CEO陳心穎表示,壽險代理人渠道改革艱難,不是在紙上做變革,而是要實實在在改變幾十萬人。從過去的大進大出轉變?yōu)楦哔|量、高產能、高收入的“三高”隊伍,整個轉型過程至少需要三年。

銀保監(jiān)會于去年12月發(fā)布《關于發(fā)展獨立個人保險代理人有關事項的通知》,明確提出加快建立獨立個人保險代理人制度。所謂獨立代理人,是指與保險公司直接簽訂委托代理合同,不參加營銷團隊,自主獨立開展保險銷售的個人保險代理人。

隨后,壽險行業(yè)成為獨立代理人制度落地的“先行者”。2021年8月19日,大家保險龐月晗專屬代理店在深圳注冊成功,正式完成從個人到個體工商戶的轉變,標志著我國獨立個人保險代理人模式探索實現(xiàn)質的突破。11月初,新華保險披露擬試行獨代制度。

根據(jù)大家人壽10月公布的首年成績單,目前獨代事務所已注冊342個,代理人數(shù)量已達5248人,其中4084人為2021年以來的新增代理人。從產能來看,目前大家人壽獨立代理人隊伍的人均月產能達到2.74萬元。

不過,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盡管保險公司在個險渠道改革方面做出了各種努力,代理人隊伍的重塑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實現(xiàn)。隨著投保人需求日漸多元化、個性化,保險代理人未來發(fā)展的藍圖究竟該如何擘畫,值得拭目以待。

掃一掃分享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