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熱的消費賽道再添一起重磅交易。
11月19日,聯(lián)合利華宣布擬以45億歐元(約合327億元人民幣)的價格,將其全球茶業(yè)務賣給PE巨頭CVC資本,其中包括國內消費者所熟知的立頓品牌。這意味著,此前甚囂塵上的聯(lián)合利華茶業(yè)務分拆一案將塵埃落定。
在業(yè)內人士看來,聯(lián)合利華一直是國內茶飲市場的重量級玩家,此次該業(yè)務轉手至CVC資本,勢必將迎來巨大改變,這對已經白熱化的茶飲市場既是機會,也是挑戰(zhàn)。
知名投資巨頭下賽場
在此次交易之前,聯(lián)合利華已將旗下包括立頓、PG tip、Pukka、T2和TAZO等34個品牌整合,并命名為ekaterra。2020年,ekaterra的營業(yè)收入約為20億歐元,約合145億元人民幣。交易以無現(xiàn)金、無債務的方式進行。
公開資料顯示,CVC資本成立于1981年,是歐洲管理資產最多的私募財團之一,CVC實際管理著超過1148億美元的資產。此次交易后,CVC資本將執(zhí)掌ekaterra。
作為ekaterra的核心品牌,立頓1992年進入中國。短短5年之后,立頓就在中國百家商城系列調查中獲得茶包銷售額第一、市場占有率第一的成績,并長期位居國內茶包龍頭地位。2016年,中國近7萬家茶企的出口總額不到15億美元,不足立頓全球銷售額的一半。
可對于整個“茶”賽道,袋泡茶并不是最主流的飲茶方式,立頓在袋泡茶領域市占率較高,卻難以“破圈”進入更大的市場。此前,聯(lián)合利華曾表示,茶業(yè)務中有三分之二為紅茶,但該類別的增速放緩已有很長一段時間,并影響了聯(lián)合利華的增長和利潤。
攪動茶飲市場
聯(lián)合利華決定將茶業(yè)務拱手讓人,與茶飲市場快速變革同樣不無關系。
如果說立頓將“袋泡茶”這一概念引入了中國市場,那么我國一眾“學習者”正成為立頓的有力競爭者,甚至開始引領市場風潮。
行業(yè)研究報告顯示,隨著年輕群體消費習慣的轉變,以及低端袋泡茶市場的觸頂,中國本土袋泡茶企業(yè)開始崛起,帶來更加多元化、高端化的新式袋泡茶。相比國外品牌,本土袋泡茶品牌更了解中國消費者的喜好,比如香氣、口味、拼配等。
觀研報告網發(fā)布的資料顯示,中國消費者最常購買的袋泡茶品牌前三為立頓、大益茶和CHALI茶里,占比分別為39.6%、27.1%和23.2%。除立頓外,大益茶和CHALI茶里均為中國本土品牌。
例如,成立于2013年的CHALI茶里今年“雙11”全網銷售額破億元。公司官網披露,其已經完成兩輪融資,引入了廣東文投、京東千樹資本、盈信資本等國內知名風投機構。袋泡茶品牌小步快跑的同時,現(xiàn)制作茶飲品牌喜茶、奈雪、茶顏悅色等新茶飲品牌也紛紛推出了茶包產品,試圖分一杯羹。
在業(yè)內人士看來,新式茶飲的興起和袋泡茶行業(yè)的產品升級幾乎同步展開,新式茶飲市場規(guī)模的持續(xù)擴大,有望帶動袋泡茶行業(yè)的發(fā)展,但對于擅長商超零售的立頓來說,打通新式茶飲與袋泡茶之間的有機聯(lián)系未免有些困難。
Buyout交易頻現(xiàn)消費領域
敢于進入白熱化的茶飲市場,CVC資本自然有兩把刷子。
今年以來,CVC資本已多次攻城略地,拿下多個消費品公司。今年2月,CVC資本宣布買下了資生堂全球個人護理業(yè)務,包含其集團旗下10大品牌,交易價格1600億日元(約合98億元人民幣)。4月,時裝品牌零售商I.T集團正式完成私有化。交易完成后,創(chuàng)辦人即沈嘉偉家族在I.T集團的持股將從63.61%降至50.65%,出資13.05億港元的CVC則取得49.35%的股權。
事實上,不僅是CVC資本,諸多知名機構都在消費領域大筆收購,而且很多用的是Buyout(控制股權收購)策略。
有投行人士表示,消費賽道熱度逼人,一方面是大批創(chuàng)投殺入新消費品牌,希望成為后來居上者;另一方面,在跨國巨頭手中的老品牌同樣有“老樹發(fā)新芽”的可能,手握重金的機構自然也不愿意放棄這樣的機會。其預計,未來,Buyout交易會在消費領域持續(xù)出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