喵~從藝術品看喵星人的地球稱霸史

2021-05-14 11:16:31

年輕人愛擼貓,看見貓就走不動道。但你可能不知道,古人對貓的喜愛也毫不遜色。宋人愛貓,親切地稱貓為“貍奴”?!稏|京夢華錄·諸色雜賣》提及北宋開封和南宋杭州都有專賣貓食的市場,名貴貓的價格看漲,甚至催生“偷貓”的職業(yè)。

圖片宋 蘇漢臣《冬日嬰戲圖》局部  畫中小男孩用細紅繩牽引著一根孔雀羽毛,想逗弄貓兒。黑白花貓在一旁舉爪欲撲,兩人的眼神落在花貓的身上,將孩童與花貓間的互動關系描繪得趣致可愛。

“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了一件汝窯青瓷,200多年前被當作貓食盆,還和乾隆皇帝有著莫大的關系。故事是這樣的:當時乾隆在御花園游玩,恰巧碰見幾只小貓,心生憐憫的乾隆命令太監(jiān)為它們搭個小屋,太監(jiān)發(fā)現(xiàn)缺了喂貓的碗,就在庫房拿了這件汝窯青瓷無紋水仙盆作貓食盆。乾隆知道后哈哈大笑,還在貓食盆底提了一首打油詩。小編默默看了看手中的碗,飯都不香了......圖片

圖片圖片宋 汝窯青瓷無紋水仙盆,“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圖片 喵星人的“人類馴化史”宋代著名詩人陸游、黃庭堅、胡仲弓都是貓奴。尤其是陸游,晚年的他常常與貓為伴,被他寫進詩里的愛貓就有“粉鼻”、“雪兒”、“小於菟”(小虎)。相信大家都讀過陸游的《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其二》:“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其一卻是寫給愛貓的詩:“溪柴火軟蠻氈暖,我與貍奴不出門”。愛貓之情天地可鑒。

圖片宋朝寵貓第一人:陸游除了宋朝,中國另一個“舉國寵貓”的時代就是明朝。明朝皇帝大多是“貓奴”,明宣宗與嘉靖帝尤為愛貓,明宣宗有《花下貍奴圖》《壺中富貴圖》等多幅貓畫存世。嘉靖帝在宮中創(chuàng)立了貓兒房,15只一群,專人飼養(yǎng)。貓們都有自己的專稱:公貓稱為“小廝”,母貓稱為“丫頭”;加授過職銜的稱“老爺”,被騸過的稱為“老爹”。得寵的宮貓,可以被加官晉爵,稱為“管事”?;实圪p賜時,“貓管事”也隨同領賞。有時候,一些不得寵的妃子待遇還不如一只得寵的貓。

圖片圖片圖片明 朱瞻基(明宣宗)《五貍奴圖卷》局部

嘉靖皇帝有一只獅子貓叫“霜眉”,備受喜愛,嘉靖帝專門封它為“虬龍”,舉辦了重大的封號儀式。它死后,嘉靖皇帝難過至極,下令打造一副黃金棺材,為霜眉舉行隆重的葬禮,還讓朝中大臣作祭文。據(jù)說侍讀學士袁坤的祭文中有一句“化獅為虎”的頌詞深得嘉靖帝的歡心,此后對他頗為重用。

圖片五代《周文矩仕女圖》“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畫中這只陪著女主人在梧桐樹蔭下讀書的貓兒,整張臉從左耳到右耳幾乎長了一整圈雄獅似的長毛,這可能就是備受嘉靖帝寵愛的“獅貓”古人養(yǎng)貓看中的是貓的捕鼠技能?!抖Y記·郊特牲》記載“天子大蠟八。伊耆氏始為蠟……迎貓,為其食田鼠也”。古人把貓當成八種與農(nóng)業(yè)有關的神祇——“八蠟”之一,每年歲末天子必備牲禮迎貓祭祀,答謝貓咪們保護農(nóng)產(chǎn)作物的貢獻。貓能保護莊稼,也就是“苗”,賜字為“貓”。因貓與蝶諧音“耄耋”,寓意長壽。貓蝶與牡丹、菊花等共畫有“富貴耄耋”之意,與壽石、菊花結合則有“壽居耄耋”之意,以寄托人們的美好祝愿。

圖片清 乾隆款畫琺瑯貓蝶圖煙壺

圖片宋 易元吉《猴貓圖》局部

古代貓奴的“供養(yǎng)”秘籍在古代,領養(yǎng)一只貓可是非常講究的,不僅要準備聘禮,還要提前翻翻養(yǎng)貓的老黃歷——《象吉備要通書》,挑選接貓的吉日。選好日子后,找人畫一張“納貓契”,再請西王母娘娘和東華帝君做個見證,與貓締結契約。有了這個證,就可以拎著聘禮,上門接貓了。貓的聘禮也非常有意思,一般用鹽或者小魚干之類的小禮物。陸游在《贈貓》中描述了這一場景:“裹鹽迎得小貍奴,盡護山房萬卷書”。

圖片納貓契什么樣的貓最得古人喜愛?根據(jù)《相貓經(jīng)》記載:“貓之毛色,以純黃為上,純白次之,純黑又次之。”在這點上古人和我們的審美是相通的呀!除此之外,古代貓奴對貓的了解也絲毫不比我們少,例如貓咪不喜歡水,貓咪吃了薄荷會有特殊反應。甚至還有治療貓科疾病的“秘方”,有沒有效就不知道了......但可悲的是,就算在古代,公貓也逃不過割蛋蛋一劫:“公貓必閹殺其雄氣,化剛為柔,日見肥善。”

圖片

圖片 世界擼貓鼻祖

不得不說,在侍奉貓主子這點上,我們還是比古埃及略輸一籌。古埃及人對貓尤為崇拜。他們是歷史上最早的“貓奴”,古埃及人不但對活著的貓視若神物,死去的貓也會有專屬的墓地。在當時,貓不僅守護糧食,還幫助人們遠離鼠疫。因此,以貓為形象的女神巴斯特象征著人世間的真善美,幫助人們免除疾病和災難的侵害。

圖片貓形象的貝斯特女神青銅雕像在舊王朝時期,貝斯特女神就開始在皇室建筑中以貓頭女人身、著緊身長袍,并攜帶多種象征其神圣地位和神性的器物的形象出現(xiàn)。貓作為神明的象征也被豢養(yǎng)在寺廟中,享有神圣崇高的地位。這些具有神力的貓死后會被做成木乃伊厚葬在石棺中。在埃及金字塔和神廟的考古中,發(fā)現(xiàn)的動物木乃伊數(shù)量最多的是貓。

《死亡之書》中的奠酒祭神儀式

圖片貓死后會被做成木乃伊厚葬在石棺

圖片貓木乃伊

在第22王朝時期(約公元前950年),貓神貝斯特由地方神上升為國家神。此后400年間,古埃及人對貓的崇拜達到頂峰。不僅把貓作為神物,還把貓元素運用到首飾、日用品等生活用品中。

圖片貓飾手鐲

圖片 中埃本土貓的前世今生從兩個國家對貓形象的描繪中不難看出中國與埃及對貓的審美差異很大。中國貓體型偏胖,臉型偏圓,憨態(tài)可掬,而埃及貓正好相反:埃及貓體型偏修長,臉型呈桃心型,長相給人感覺聰明睿智。

圖片貓神貝斯特的青銅雕像

圖片

清 沈振麟《貓竹圖》“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現(xiàn)代的埃及貓是實實在在的埃及本土貓,在古埃及被奉為神貓。埃及貓體形中等,身體靈活,肌肉結實,身形優(yōu)雅;尾巴較長,末端尖削,四肢修長纖細;腦袋微呈鍥形,鼻子中長,兩耳相距較遠,眼睛大,呈杏仁壯。皮膚和毛色上都有像豹的斑紋,額頭的眉宇之間有一個圣甲蟲圖案。

圖片圖片現(xiàn)代埃及貓與貝斯特·貓神銅像對比

而中國貓多為外來品種,目前被廣泛認可的中國本土貓只有貍花貓,是中國記載中最早的自然品種之一。雖然與埃及貓一樣身上有斑紋,但貍花貓尾巴粗壯,雙眼大而且有神,額頭、下頜棱角分明,鼻部長直,從正面看身體寬大結實,胸寬,背部平坦,耳根較寬。

圖片貍花貓

圖片古畫中的貍花貓形象,宋·佚名《貍奴圖》,“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無論是從兩國本土貓還是流傳至今的藝術品中,都不難發(fā)現(xiàn)中埃兩國對貓的審美存在巨大差異。有趣的是,中國貓似乎繼承了唐朝以肥為美的傳統(tǒng)審美,在長胖的路上一去不復返。而貓在古埃及擁有神的地位,因此形象更偏向于睿智,神秘。但不管如何,人的愛貓之心是相通的,無論胖貓瘦貓,能擼的就是好貓!

掃一掃分享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