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梵高到佛洛伊德:珍貴紙上作品珍藏即將于佳士得香港預(yù)展

2021-01-29 11:30:24

摘要:“家族珍藏:梵高到佛洛伊德的紙上作品”專拍將于3月1日在紐約率先亮相,為本季佳士得倫敦現(xiàn)代英國藝術(shù)晚間拍賣揭開序幕。該場拍賣作為佳士得3月倫敦二十世紀(jì)藝術(shù)春季拍賣的焦點之一,將匯聚多幅非凡紙上作品,包括文森特·梵高(VincentvanGogh)最精致的紙上作品之一《莫斯梅半身像》(LaMousmé…

“家族珍藏:梵高到佛洛伊德的紙上作品” 專拍將于3月1日在紐約率先亮相,為本季佳士得倫敦現(xiàn)代英國藝術(shù)晚間拍賣揭開序幕。該場拍賣作為佳士得3月倫敦二十世紀(jì)藝術(shù)春季拍賣的焦點之一,將匯聚多幅非凡紙上作品,包括文森特·梵高(Vincent van Gogh)最精致的紙上作品之一《莫斯梅半身像》(La Mousmé)、雷尼·馬格利特(René Magritte)描繪兩名化成石像的戴圓頂禮帽的男子的《私人日記》(Journal intime),以及最近獲皇家藝術(shù)學(xué)院納入剛剛結(jié)束的大型展覽 “盧西安·佛洛伊德:自畫像”(Lucian Freud:Self Portraits)的盧西安·佛洛伊德(Lucian Freud)代表作《自畫像》(Self-portrait)。這三件焦點拍品將于2月1及2日在佳士得香港藝?yán)冗M行公開展覽

作為佳士得二十世紀(jì)藝術(shù)春季拍賣的焦點盛事之一,“家族珍藏:梵高到佛洛伊德的紙上作品” 專拍還將帶來亨利·摩爾(Henry Moore)、喬治·秀拉(Georges Seurat)及奧古斯特·約翰(Augustus John)等藝術(shù)大師的力作,旨在幫助慧眼獨具并積極搜尋優(yōu)秀紙上珍品的藏家構(gòu)建涵蓋不同類別的頂尖珍藏。除了以上三件作品,亨利·摩爾極富雕塑感的戲劇性作品《地鐵里的兩名沉睡者》(Two Sleepers in the Underground)屆時也會與喬治·秀拉充滿感染力的罕見風(fēng)景畫一同亮相,后者運用超卓技巧,以孔戴蠟筆(Conté crayon)在紙上營造出獨特的氛圍。這批藏品的保存狀況極佳而且珍罕難求,是這批私人家族珍藏的一大特色。

圖片圖片

圖片

上左:文森特·梵高《莫斯梅半身像》上右:盧西安·佛洛伊德《自畫像》下:雷尼·馬格利特《私人日記》

佳士得二十及二十一世紀(jì)藝術(shù)部副主席 Giovanna Bertazzoni表示:“數(shù)十年來,佳士得積極推廣紙上作品,并為這個活躍的市場舉行多場專拍。這批精彩的紙上作品無不彰顯現(xiàn)藏家畢生致力探尋紙上藝術(shù)瑰寶的熱忱,而這種直接的藝術(shù)形式亦展示了藝術(shù)大師最初的創(chuàng)作意念。這批作品珍貴稀有,品相無可比擬,而此次拍賣更讓我們認(rèn)識到這個家族珍藏體現(xiàn)的鑒賞品味。”

文森特·梵高《莫斯梅半身像》

圖片

文森特·梵高(1853-1890)

《莫斯梅半身像》

蘆葦筆 褐色墨水 紙本

31.3 x 23.9 cm.

約1888年7月31日至8月3日作

估價:美元 7,000,000 - 10,000,000

《莫斯梅半身像》是梵高于1888年夏天在阿爾勒(Arles)突破性地以蘆葦筆創(chuàng)作的少數(shù)畫作之一,其創(chuàng)新的繪畫技藝、筆觸和點線所體現(xiàn)的敏銳觸覺,猶如在紙上翩翩起舞,令人驚嘆。作品彰顯了梵高捕捉人物神韻的天賦才華,他的模特兒年輕純真、嬌美動人,展現(xiàn)出不朽靈氣。完成作品后,梵高隨即將此作品連同其他以鋼筆及墨水創(chuàng)作的重要畫作交給好友約翰·羅素(John Russell),當(dāng)中包括《輕步兵》(The Zouave,紐約古根漢美術(shù)館館藏)及《約瑟夫·魯林》(Portrait of the Postman Joseph Roulin,洛杉磯 J·保羅·蓋蒂博物館館藏)。

《莫斯梅半身像》與梵高在較早前創(chuàng)作的另一幅同名油畫《莫斯梅半身像》(華盛頓國家美術(shù)館館藏) 息息相關(guān),后者的靈感源自皮埃爾·洛蒂(Pierre Loti)當(dāng)時極受歡迎的小說《菊夫人》(Madame Chrysanthème)。《莫斯梅半身像》的畫工細(xì)致,揉合了梵高對日本的熱愛、超凡的繪圖技巧及他對肖像畫的熱忱,這些元素皆奠定了梵高這段時期的藝術(shù)風(fēng)格。

雷尼·馬格利特《私人日記》

圖片

雷尼·馬格利特(1898-1967)

《私人日記》水粉 紙本29.8 x 41 cm.約1954年作估價:美元 2,500,000 - 3,500,000

雷尼·馬格利特的《私人日記》刻畫了一幅令人驚訝的畫面:兩名化成石像的戴圓頂禮帽的男子,融入四周的巖石荒地。石化題材于1950至1951年左右開始在馬格利特的作品中出現(xiàn),傳統(tǒng)的靜物、風(fēng)景及人物均突然變成石像。對馬格利特而言,對熟悉的事物及人物作出令人意想不到的奇異變化,讓他能令觀賞者覺醒,不再被動地接受現(xiàn)實。

馬格利特主要利用單色塑造石頭的效果,呼應(yīng)文藝復(fù)興時期盛行的“浮雕灰色畫”技巧,這種手法后來亦被安德烈亞·曼特尼亞(Andrea Mantegna)、彼得·勃魯蓋爾(Pieter Breugel)、揚·范·艾克(Jan van Eyk)及安格爾(Jean-AugusteDominique Ingres)等藝術(shù)家采用。

盧西安·佛洛伊德《自畫像》

圖片

盧西安·佛洛伊德(1922-2011)《自畫像》水彩 炭筆 紙本34 x 25 cm.1974年作估價:美元 1,800,000 - 2,500,000 

盧西安·佛洛伊德這件作于1974年的《自畫像》,只花了一天時間完成。他所用的媒材亦十分罕見,創(chuàng)新地結(jié)合了水粉、水彩和紙本,筆觸細(xì)膩。通過此作,佛洛伊德證明了自己除了擅長運用厚涂顏料,亦精通細(xì)致薄透的色彩。他以剔透的色彩描繪皮膚,并以亮白色在前額及鼻子添上光影。此外,他以密集而疾迅的手法,將橙粉及棕褐色的筆觸與亮麗的白色融合,與好友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風(fēng)格狂野的頭像畫作互相呼應(yīng)。

與佛洛伊德其他相對罕有的自畫像一樣,作品捕捉了畫家外望世界和自省的瞬間,畫中的線條及陰影勾勒出中年人的滄桑感。佛洛伊德于1970年代開始了一段深刻的自我內(nèi)省之旅,他的父親于1970年代初去世,而他于1974年(時年51 歲)在倫敦海沃德美術(shù)館(Hayward Gallery)舉行了首場大型回顧展。

掃一掃分享本頁